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实践关注

不愧时代 不负人民——乌兰牧骑服务人民群众发展综述

2019年06月17日 11:18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赵娜

  1957年6月17日,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正式成立。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自诞生之日起,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时光荏苒,62年后的今天,北疆大地,乌兰牧骑这个“红色的嫩芽”根深叶茂,已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成为草原上一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安宁稳定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62年来,从诞生到繁荣发展,乌兰牧骑始终凝聚着创建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的智慧和汗水。

  多措并举  凝心聚力再出发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为新时代乌兰牧骑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自治区党委、政府精心规划,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部署:

  ——制定和完善了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把乌兰牧骑演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自治区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确保乌兰牧骑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研究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和《全区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8-2025)》;

  ——首次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专门召开了全区乌兰牧骑工作会议,重新修订并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考核评估管理办法》;

  ——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意见》;

  ——自治区政府采购了“网上乌兰牧骑”全区乌兰牧骑微信平台,为全区75支乌兰牧骑购置惠民演出大巴车,配备了数字电影放映机……

  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为乌兰牧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人才培养,则支撑着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持久坚实。

  近年来,自治区各级政府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等区内外艺术类院校合作,组建了乌兰牧骑队员实训基地;由中央音乐学院帮助内蒙古培养乌兰牧骑及各级院团文艺拔尖人才,并在中央音乐学院设立了国际马头琴教育基地。

  培训基地建起来,各项培训接踵而来。截至2018年,全区乌兰牧骑已经完成1000人次的轮训。一次次的培训,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使乌兰牧骑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升。

  苦练内功  唱响时代最强音

  弘扬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新时代的乌兰牧骑,为了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

  在演绎传统少数民族艺术作品时,乌兰牧骑队员大胆加入时代元素,将蒙古族呼麦与说唱表演相结合,戏曲唱法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深度融合。

  队员们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科学普及、“扫黑除恶”、法治宣传等内容融入作品之中,创作出小品戏《喜鹊为啥叫喳喳》、舞蹈《脱贫攻坚赞》等一大批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优秀文艺作品。

  为了一个新节目,队员们常常是绞尽脑汁,集思广益,多次讨论。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艺术团团长那顺颇有感触,“究竟拿出一台什么样的节目才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既不能是几十年不变的老样子,也不能没有乌兰牧骑的精气神。”

  汗水见证奋斗者的付出,时间记录奋进者的收获。据统计,截至目前,乌兰牧骑约有120多个节目在全国获奖,有的还获得了国际声誉。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蒙古剧《宝德尔石林传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我的乌兰牧骑》入围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儿童剧《和谐四瑞》、蒙古剧《阿拉腾鸿达嘎》在第14届格根木扎国际戏剧节上获得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舞美、最佳男女主角、配角等19项大奖或提名奖。

  不忘初心  扎根沃土谱新章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乌兰牧骑,心中装着群众,脚上沾着泥土,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后,全区各地积极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

  6月的草原一碧千里,在这个“全区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月”,一支支乌兰牧骑正夜以继日地辗转在草原深处。

  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观园剧场,身着节日盛装的乌兰牧骑小伙儿们放声高歌,姑娘们翩翩起舞;

  在集通铁路桑根达来站,正蓝旗乌兰牧骑为归乡的旅客们,送上精彩的节目;

  在鄂尔多斯地处偏僻的恩格贝镇哈拉亥图村,达拉特旗乌兰牧骑为全村34户,户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村民们献上自己的拿手绝活……

  行走在北疆大地,这样的场面随处可见。内蒙古75支乌兰牧骑的3000多名队员,常年活跃在千里草原,深入农村、牧区、厂矿、学校、社区以及边防哨所,每年为农牧民群众演出数千场,在广袤草原传递党的声音与关怀……

  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累计行程130多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创造了自治区乃至全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62年来,在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之外,乌兰牧骑面向农村牧区、社区服务中心派驻了文艺辅导员,定期辅导农牧民群众、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艺演出。

  如今,这支以乌兰牧骑为圆心为人民服务的同心圆不断扩大。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司法、农牧业、文化、卫计委等11个厅局联合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的方式向基层提供创新性综合性服务。自治区各盟市、旗县也组织了200余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打造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学习宣传服务新载体,奔向基层为群众提供服务。

  紧随时代的步伐,乌兰牧骑队员们将不忘初心再出发,更好地传播中国好声音、讲述内蒙古好故事。(记者  赵娜

责任编辑:延涵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60112599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