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4期
P. 27

思想理论版 2020·04



                                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之道





                                                          梁士魁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                    课教育教学的实践逻辑,做到以“经验”为起点,以“过

            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程”为重点,以“育人”为立足点。以“经验”为起点,就
            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                             是要在知识和学理的讲析中,主动结合生活现实,主动

            力、针对性。”总书记从思政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深刻                            触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
            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提出了“八                             发,获得正确的政治觉悟和价值取向;以“过程”为重
            个统一”的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基                             点,就是要注重认知的生成过程,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把

            本遵循。                                                过去“一言堂”的课堂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互
                                                                动、教学相长的课堂;以“育人”为立足点,就是要把“教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                               书”切实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实现受
            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                                  教育者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立足
            革创新的基本取向                                            点和最高价值标准。



                这两个“统一”,互为表里,共同揭示了“是什么、为                             二、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

            什么”与“好不好、对不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                           革创新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讲解、学理分析虚浅,政治意识、价值取向淡薄,
            政治性缺少学理性支撑,价值性与知识性相分离等问                                 这两个“统一”,不可分割,统一贯穿于“实践、认

            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 3 个原因:一是部分教师孤                          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循环往复的认识发展过程,是
            立看待知识传授和成绩提升,忽视了价值性在求学和做                            从不同方面对这一过程的阐述。
            人中的灵魂地位;二是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                               一切既有知识或方法都不是绝对真理或永恒真

            方式,遮蔽了学生的生活关注、现实思考和广泛的问题                            理,它们只有相对于特定的条件、范围或过程而言才有
            探究,同时遮蔽了教师的政治立场、价值引领和透彻的                            其合理性。基于此,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在实践基础

            学理分析,使思政课教育教学失去了现实的土壤;三是                            上对所学知识或方法既传递和继承、又选择和扬弃,以
            部分教师知识构成欠佳、学科素养不高、学理分析能力                            知识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这既是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
            不足,尤其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未真懂、                            相统一的过程,又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过

            真学、真用,无力以科学严谨的理论逻辑支撑教育教学                            程。
            应有的政治性、价值性。                                             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把社会上的热点焦点、学生

                如何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重构思政                           的质疑点关注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把实践经验作为思
                                                                                                              2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