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4期
P. 28

理论建设



               考的源泉,把批判创新作为学习的路径,只有这样,方能                                 四、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教科书与世情                             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

               国情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鉴别、批判、                            课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式
               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这两个“统一”,仍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显
                    三、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                                性教育有灌输,也有启发;隐性教育有启发,也有灌输。
               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                                   准确把握上述关系,应在辩证看待四种教学方式的基础

               革创新的基本特征                                             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在兼而用之的同时,更

                                                                    加注重增强教育教学的启发性,强化隐性教育。
                   这两个“统一”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                              “启发”是伟大的教育智慧,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
               因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呈现多样性;因为发挥教                             展规律,但如果片面依赖启发,很容易让教育教学脱离

               师的主导性,所以具有统一性。                                       目标、弱化力度、迷失方向、降低实效。对于“灌输”,则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其哲学依据是矛盾                            有必要区别其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灌输”含有贬义,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到包括思政                               它消蚀学生的学习力,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深受
               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是要在“落实                              诟病。而广义的“灌输”,包含知识或信息由外而内进
               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                             入人脑的全部过程和一切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启发

               一要求”的同时,面对各方面条件各不相同的学生,                              只是一种更巧妙的灌输。因此,要在启发的基础上灌输,
               即便是教授同一内容,也应当本着“因地制宜、因时                              在灌输的过程中启发,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

               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施教举措。这样,                            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才能较好地实现统一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意                                  隐性教育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和优点,但单一
               图。                                                   的隐性教育片面依赖学生的自觉和主动,不利于既定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其哲学依据则在于                            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显性教育具有“旗帜鲜明”的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学生也是群众,思政课堂也是                             特点和优点,但单一的显性教育缺乏对学生内心意愿

               群众聚集的场合,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是思                            及其个性差异的尊重,容易忽略或淡化学生发展的内
               政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以来,思政课                              在动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大教育观,用好主

               堂上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轻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自由                              干道、开发多渠道、采取多样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
               化倾向;另一种是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专制化倾向。克                              育人”,使隐性教育经常、普遍存在,让显性教育适切、

               服这两种倾向,教师必须一方面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有效发生。
               切实支持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合作探究、拓展生                                “八个统一”要求,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成,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动力作用;另一方面,要因事                             取得更好育人效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学习好、

               而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地发挥教师主导作                            掌握好、运用好、坚持好。
               用,适时采取预见性的前置诱导、过程性的启发点拨、发                                            (作者单位:内蒙古第二地质中学)

               展性的梳理升华等方法和手段。                                                                      责任编辑:高旭天
               26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