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1期
P. 40

理论建设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 40 年




            扶贫开发政策,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                           务供给方面的特殊要求,内蒙古创造了流动的公共服务
            位一体开放式扶贫大格局,全力补齐农村牧区公共服务                           新模式,如:以“流动警务室”为载体的“草原 110”,对
            和扶贫攻坚短板,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由 1986 年                        边境地区和农牧区进行更加快捷有效的治安管理,切实
            的 600 万人,大幅减至 2015 年的 80.2 万人,2017 年底              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乌兰牧骑”长期扎根农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7.5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降至3%                        村牧区,为农牧民提供文艺演出,给基层群众送去精神
            以下,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 3100 元。贫困地                        食粮;以“流动小药箱”为载体的牧区医疗分队扎根于
            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                        农牧民中间,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和保健知识,在医疗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资源不足的年代为农牧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
                                                               流动性公共服务对现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
                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补充,满足了农牧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                          我区始终坚持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方针,针对
            会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特点,
            性明显增强;同时,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出                          在学校设置、录取标准、助学金等方面都给予特殊的照
            了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路子,既保持了内蒙古社会                           顾。目前已经实现了民族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

            事业的发展方向,又兼顾了本地区的特色和社会发展的                           费,部分地区实现了 15 年免费民族教育。完善了从学
            特殊需要。                                              前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助学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民族
                一是持续加大投入,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大力                        学生基本做到应助尽助,对各学段寄宿民族学生全部给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必须统筹各方力                          予生活补助。同时,还把推进蒙汉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
            量,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力度。重视发挥公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实现了双语教学多学科、高标
            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持续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城乡居民                          准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作出了
            衣食住行和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区社会事业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自

            重视,投入逐年增加。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                          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布局分布不断合理,
            实力的快速增强,内蒙古把社会建设提升到落实富民强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渐趋齐全,服务体系
            区战略的高度,持续加大了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财                           不断完善。目前,我区已经建立了基本医保体系,医疗
            政一般公共预算对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社会保障                          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基
            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呈                           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
            逐年递增趋势。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                           高。医疗卫生资源规模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由

            事业发展。此外,为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自治区政府                           2010 年 2.27 万个、9.78 万张分别增至 2016 年 2.4 万个
            从 2011 年起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 2000 万                    和 13.9 万张。自 2013 年内蒙古启动城镇居民大病保险
            元;从 2013 年起,专项资金增长至每年 6000 万元,对                    试点以来,目前大病保险平均报销比例超过了 50%,有
            引导社会资金兴办教育起到有力的撬动作用。公共服务                           效地提高了居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医疗救助制度初
            供给机制、绩效评价制度和问责机制的健全,保证了基                           步建立,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填补了我区社会
            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救助制度的短板。
                二是推动社会事业创新发展,彰显民族地区公共服                             ( 作者单位 :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 )

            务特色。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以及在公共服                                                           责任编辑 : 康红波

           38  实践·思想理论版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