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1期
P. 43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 理论建设


            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正是因为在实践中                           思主义“三化”发展、培育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当
            不断解决人类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                           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中
            题,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新和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在忠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人民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只

            于马克思精神的基础上理解马克思,认真研读他的经典                           有被人民大众信仰和遵从,才能内化为改造世界的“本
            著作、还原他在理论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和独特语境,解读                          己”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研究、宣传马克
            他学说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在正确认识                           思精神,以马克思精神的科学性、崇高性打动人、感召人,
            和有效化解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使人民大众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学说,是关照人
            设改革事业面临危机和挑战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不                           民利益、促进人民发展的学说。唯有在情感上实现共鸣,
            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才能达到理论上的认同,进而吸引愈来愈多的人信仰马
                第二,有利于以全新的视角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和生                         克思主义。

            平。自从马克思学说诞生以来,成百上千类的研究,诸                               第二,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精神
            多的传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读了这位享誉全球思                           集中体现为马克思的理想信念。马克思的一生是为共
            想家的学说及其生平。例如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的                           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了实现无产阶
            学者主张从总体性或整体上进行研究;也有学者放弃对                           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他不惜牺牲个人乃至家庭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宏观研究进而选择针对具体问题进                            的一切,无论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遭遇多大痛苦磨
            行研究。再如对马克思生平的研究,有的学者既着眼记                           难,他都丝毫没有动摇,始终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以马克
            录他的传奇人生,又着眼记录他的革命思想,力图以严                           思为典范,研究、阐发他精神的内涵,学习他对崇高理想
            密的逻辑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的学者则侧重以人性                           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无
            化的细腻笔触为读者描绘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本                            私奉献精神,有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

            文选择从马克思精神这一全新的视角介绍马克思的思                            精神力量,进而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对理想信念的冲
            想和生平,通过阐发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及其思想的理论                           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品质,使世人从精神层面认识马克思的初始见解和本真                               第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意识形态和
            精神。                                                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
                第三,有利于增强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力。马克思                         主义等错误观念一度流行,一些人思想迷惘,理想信念
            精神是马克思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在掌                          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不分,以权
            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它                           谋私、欺诈造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行为时有发生。

            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导着社会主义的实                           这些社会问题严重冲击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败坏社
            践。当代中国高擎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在经济、政治、文                          会风尚,损害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马克思在青少年
            化、社会及生态等领域正在把马克思所设想的美好社会                           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
            图景变为现实,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在成为                           想,他刻苦钻研,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体现出
            越来越多民众发自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在当今世界陷入                           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马克思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困境和危机的情况下,社会主义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                           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得失等关系,自觉抵制
            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和崇高性,使科学社会主义                           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有利于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
            理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有利于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效果。推进马克                                                         责任编辑:康红波




                                                                                                   2018 年第 11 期  41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