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1期
P. 41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 理论建设
马克思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刘国栋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必然会创 演讲;从和各国反动政府展开激烈的论战,到站在“冲天
造出伟大的精神。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伟大的一生中, 的巴黎人”一边,马克思始终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对革命
不仅奉献给我们以指导人类进步的科学理论,更是以他 事业的无限忠诚从事着革命斗争。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过人的智慧、高尚的情操铸就 (二)批判创新精神
一座精神的丰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 批判精神是哲学的共性精神,将批判精神界定为马
和弘扬马克思精神,焕发其在理论上的引导作用、情感上 克思精神的一种具体精神,是因为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
的感召作用、实践上的推动作用,在理论上有利于推进 少有的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人之一,他将批判与自我批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发展,在实践中有助于实现“两个 判的优秀品格与唯物主义哲学有机结合,使哲学的批判
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精神具有了鲜明的特征。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我们
会发现,批判性是其显著的特征,批判精神贯穿其始终。
一、马克思精神的主要内涵
马克思新哲学的创立始于对旧哲学批判,特别是通过
深入分析和梳理马克思精神,可将其主要内容概括 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旧哲学批判得以实现的。马克
为革命实践精神、批判创新精神、自由解放精神、科学求 思哲学在批判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在对青年黑格尔派、
实精神和奉献牺牲精神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精神 魏特林、拉萨尔学说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哲学朝
是基于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理论研究以及无产阶级 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前进。特别是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自
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实际需要形成的,它们有着共同的 己哲学的批判领域,通过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以及资
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完整 本等社会问题的批判,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
的、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 发展规律,进而实现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
(一)革命实践精神 界”。
马克思作为一名“革命家”,既是思想家又是行动 在从事科学研究、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身上
者。革命实践精神是马克思精神科学体系中的首要精神。 体现出宝贵的自我批判精神。由于对自己的科学研究持
革命实践精神主导着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和斗 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自我批评态度,马克思始终保持着谦
争实践。马克思不仅终生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更是 虚谨慎的作风,运用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来解决思想上的
积极参加到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解放 困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恩格斯曾赞许到:“马克思在
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而且同样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 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
正如他全部思想的主题是革命一样,他一生的实践也是 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
革命。在马克思有限的一生中,他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 大的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评的精
和全人类解放的革命斗争中,从最初担任《莱茵报》编辑, 神,使得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适
到直接投身 1848 年欧洲革命斗争;从和恩格斯一起建 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
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到创立、领导第一国际;从深 (三)自由解放精神
入工厂、农村调查研究,到在工人大会上发表激情洋溢的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才是马克思其
2018 年第 11 期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