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实践》立论版2018年5期
P. 23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特别关注
精准扶贫 这边风景正好
本刊记者 刘 佳
乌兰察布市化德
县地处阴山北麓严重
风蚀沙化区,全县 60%
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
在风蚀沙化和荒漠化
丘陵地区。自“国家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实施以来,化德县一
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
县,2011 年被列入新
十年燕山—太行山集
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
县,是自治区 35 个贫
困人口超过 1 万人的
特困县之一。
穷则思变。脱贫
攻坚工程实施以来,化 中心村贫困人口增多,大量劳动力闲置的实际,探索出
德县立足县域产业特色,将产业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 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
起来,以推进精准扶贫为目标,按照“以产定搬”的发展思 子,实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
路,切实加快了当地脱贫的步伐,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全县在 6 个乡镇中选择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条件较
好的中心村建立“脱贫车间”62 个,拥有“脱贫车间”的
产业扶贫“拔穷根”,“小车间”推动“大脱贫”
中心村占行政村总数的 71%。目前“脱贫车间”已带动
化德县卜拉乌苏村,“脱贫车间”的工人们正在忙碌 农牧民 2173 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 1304 人,占 60%,
着。工人孙田花高兴地说:“通过近一个月的培训,我已 月人均纯收入达到 1800 元。
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今天结业还挣到了 2400 多块 化德县服装产业管理局局长丁凤威介绍说,“脱贫
钱。” 孙田花是卜拉乌苏村的贫困户。上个月,她来扶贫 车间”由化德县政府统一规划,并为每个车间投资 15 万
车间里接受岗前免费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她不仅在 元购买设备,作为启动资金;村委会利用闲置房屋为车
家门口上了班,还挣上了工资。“这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 间提供厂房等基础设施,设备和厂房作为村集体资产入
出路,我们争取好好干,早日脱贫致富。”说到这儿孙田 股;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原料、技术,负责员工的培训、产
花有些激动。 品销售等日常经营,盈利由村委会和企业按股份 1:10 的
2017 年,化德县以实施“百企进百村”扶贫攻坚为 比例分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目前几家‘脱贫车
契机,坚持政府主导、村委会主体、企业经营、贫困户参 间’的加工情况看,按照每个车间 20 个员工、每个员工
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的模式,依托服装这一县域劳动 日生产成衣 30 件、年生产期为 6 个月计算,可生产成衣
密集型主导产业用工需求,积极引导有责任担当的企业 10 万件,企业按照每件销售纯利润 5 元的最低价格估
到贫困村进行合作帮扶,建立了“脱贫车间”。“脱贫车 算,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就达到了 5 万元”。
间”针对全县产业覆盖面小、带动能力弱,而经过整合的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杜学军在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所
2018 年第 5 期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