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实践》立论版2018年5期
P. 24

特别关注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作的报告中提到了“脱贫车间”,把其作为全市深入推进                          对性的“三个转移、三个集中”的“三三制”城乡统筹扶
            改革开放的一个亮点列入报告。化德县打造“脱贫车间”                          贫模式。
            这一创举,不仅找准了贫困户脱贫的路子,也对企业的                               对“能走”的贫困人口,鼓励和引导他们向城镇和二三
            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产业转移集中。将驼绒服装产业和铁合金产业用工需求
                金驼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旭慧说:“在脱贫攻坚                         和转移进城群众就业需求相对接,把贫困群众从土地上转
            决胜阶段,化德县委、政府为企业搭建了‘车间驻村’这                          移出来,变为产业工人。累计投入 7.5 亿元,建成扶贫移民
            个平台,对于企业来说,既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又帮助                          楼 9697 套,为 23514 名进城群众解决了住房问题。
            贫困户提高了收入,同时也尽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想留”的贫困人口,鼓励和引导他们向中心村转
                确实,“脱贫车间”的建设,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                        移集中。针对有意愿从事农牧业生产的搬迁户,选择“近
            力,又带动了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有效解决了搬迁到中                           水、靠路、有产业”的中心村,累计投资 1.2 亿元,建成集
            心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服装企业用工                           中安置点 19 处,转移 1526 户、4388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
            难、用工贵的问题,实现了村集体有收入、贫困人口能致                          困户 794 户、2121 人,并通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文
            富、企业获效益的三方共赢目标,加快了贫困地区的脱                           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让贫困户享受社区化便
            贫步伐。                                               利服务。
                目前,有着 30 多年历史的化德县服装产业蓬勃发                           对“只能留”的贫困人口,鼓励和引导他们向互助幸
            展,全县服装企业达到 320 家,年生产能力 2600 万件,                    福院转移集中。按照“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
            产值 20 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3 万多个,形成了“小规                      互助养老”模式,累计投资 1.5 亿元,在条件较好的中心
            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协作,小企业、大就业”格局。                          村建成大型农村互助幸福院 49 处、小型互助幸福院 23
                                                               处,集中供养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 60 岁以上老人
                易地扶贫“挪穷窝”,多彩田园气象新
                                                               6092 户 7803 人。
                走进化德县白音特拉乡白音特拉村,亮堂堂的新                              由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搬得
            房沿着硬化的道路整齐分布,崭新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入                           出”的问题,化德县“三三制”城乡统筹扶贫模式在 2014
            村,造型漂亮的风光互补路灯护卫在道路两旁。村子里                           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
            幸福院、文化室、卫生室、超市等一应俱全。这就是由化                              同时,化德县对搬迁户还实行“四不变、两等同、一
            德县两顷地、七顷地、小西沟等 12 个自然村整合而成的                        减免”政策,用社会保障托底,切实抓好搬迁农牧民原享
            移民新村。                                              受涉农惠农政策兑现工作。同时,对转移搬迁贫困户的
               “把土地流转出去后,除了每年 2000 多元的收入,                      土地,由政府以每亩 100 元集中流转到县土地流转服务
            我平时还能到村子旁边的恒利农业公司打工,冬天就在                           中心,进行生态恢复或流转给企业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村里的建筑队打点零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富裕。”57                         全县累计流转土地 30 万亩,人均增收 600 元。通过完
            岁的郝玉成感慨易地扶贫搬迁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善培训、就医、就学和社区服务,强化低保、医保、养老保
               “我们幸福院屋里就有自来水、厨房、储物间,做饭                         险等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
            洗衣都方便,院里有超市和卫生室,买东西、买药不用走                              化德县白音特拉乡长流水沟村民肖振鹏 2016 年搬
            多远。” 一旁按捺不住的高生有说道,“住着新房、花钱也                        入了县城易地扶贫移民小区,“一下子从农村进城镇,从
            不用愁,孩子们隔三岔五地来,老邻旧居也比在村里来                           平房住楼房,真是换了个新活法”。通过就业培训,肖振
            往多了,老了老了反倒越活越热闹了!”66 岁的高生有                         鹏在县里天成公司找到了炉前工的工作,一年收入 4.2
            2014 年从两顷地村搬到了白音特拉村幸福院,最近还被                        万元。妻子袁美荣在蒙驼王服装厂从事服装加工工作,
            老人们推选为幸福院的院长。                                      去年一年收入 3.1 万元。他家共 4 口人,这样算来,全家
                化德县按照“哪有产业往哪搬、哪能就业往哪移、哪                        年人均收入达到 18250 元,是 2016 年全县农民人均可
            能发展往哪迁”的思路,把往县城搬迁作为“挪穷窝”的                          支配收入的 2.1 倍。“岂止脱贫,超脱贫线老远了!”肖
            重头戏。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化德县因地制                           振鹏骄傲地说。
            宜探索出扶贫开发模式——对农村贫困人口采取有针                                                            责任编辑:祁  敏



           22  实践·思想理论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