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4期
P. 54

文化彩虹



               调传承队伍的整体艺术素质与文化修养。他们还编撰                              都被开发成向游客演出的旅游项目。鄂尔多斯市把传
               出版了《漫瀚调知识读本》,把漫瀚调作为中小学音乐                             统蒙古族音乐和歌舞编排为响沙湾景区的《鄂尔多斯

               教育的重要题材引入课堂,为漫瀚调发展注入了新鲜                              婚礼》、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圣地古韵》等,深受游客
               血液。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研究并不局限于传统的保                              喜爱。

               护模式,还积极营造漫瀚活态调传承空间,先后举办了                                 游客购买旅游商品,更看重的是商品的纪念功能。
              “漫瀚情·爱我家乡”农牧民暨社区文艺会演、漫瀚调                              近年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为旅游商品的意识

               原生态传唱比赛等活动,组织漫瀚调艺术传承人和引                              逐渐加强,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旅游商
               导群众爱好者进行漫瀚调艺术展演,通过国内知名艺                              品与文创产品的开发,形成了一系列依托传统手工艺

               术活动,拓展传承空间。准格尔旗还采用现代传媒技                              的旅游商品。目前,比较成熟的有通辽蒙古族版画、蒙
               术,打造《漫瀚调调抖起来》这一地方性文化类电视栏                             古族皮雕民族服饰系列、桦树皮雕画、奶制品、牛肉制
               目,并与内蒙古电影集团公司合资拍摄了电影《漫瀚                              品、蒙古族镶嵌技艺和皮制品等。

               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达到了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适宜的社会环境。
               一步保护和传承漫瀚调艺术的效果。                                     诞生于前工业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已经脱

                                                                    离了日常生活,哪怕是娱乐性较强的爬山调、二人台等
                    三、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                               民间曲艺,也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群体愈发萎
                                                                    缩。保护和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终究要依托于

                   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把节庆活动当作展示非物质                             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踏上文旅融
               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效窗口,开发出一系列旅游节庆活                              合的时代大潮,适应新时代新视野新传播新动能的大

               动来吸引游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活动                              局要求,引导、促进文旅企业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
               项目分布在全年 12 个月,涉及自治区所有盟市。这些                           内核的旅游产品,通过融媒体平台扩大非物质文化遗
               节庆活动已形成品牌的有草原旅游那达慕、成吉思汗                              产社会影响,从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

               文化周、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鄂温克瑟宾节等。以                             的渗透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
               成吉思汗文化周为例,此项节庆活动从 2005 年开始举                          水。

               办,依托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民族文化特色项目丰富                                 总结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
               旅游内容,文化周期间举办的活动有鄂尔多斯婚礼、原                             作的有益经验,将璀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传

               生态长调宫廷乐“古日道”展演、蒙古族马术表演等。                             承,需要更广泛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草原那达慕旅游节庆活动更是由来已久,在乌兰察布                              不断探索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方法,实现民族文化的可

               市格根塔拉草原举行的内蒙古旅游那达慕,1991 年初                           持续发展。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成保护我
               办时只有摔跤、骑马、射箭等少数几个项目,发展到如                             们民族“精神植被”和“精神家园”的重要工作,在全
               今,已成为汇集了民族歌舞、民族杂技、民族服饰展示                             社会形成一个“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守护我们

               等多项富于观赏性和参与性项目的节庆活动。                                 的精神家园”的良好氛围。
                   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舞,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传统歌舞                                                              责任编辑:张晶
               52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