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4期
P. 52

文化彩虹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刘春子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原生态的文化遗存,                            位,占全部人数的 52%,70 岁以上的有 77 位,占全部
               与草原文化相生相伴,以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                             人数的 24%。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老人虽然不在国家

               间风俗、民间传统手工技能等类型,通过声音、形象、技                            和自治区级传承人名录中,但依然在边远地区从事着
               艺、观念或心理积淀等形式,鲜活而真实地承载着以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工作。
               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创造的草原文明。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在全区范围内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也是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抢救“双百工程”,以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千百年来,各民族以口传                              字、录音、录像、照相、多媒体呈现等手段对存在濒危状

               心授的方式创造了大量与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                              态的 100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年老、身体状况欠
               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自                              佳的 100 位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进行真实、系统和全
               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 342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                           面的记录、记载,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展开抢救与保护

               化遗产 82 项,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个。                         工作。
                   这些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具特色的形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目前建设

               式,传唱着草原文化宽广豪迈的文化品格与自强不息                              完成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实物存储数据库,其中
               的精神气质,是草原文化的活化石,集中反映了远古以                             仅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就达 9000GB。内蒙古社

               来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发展的历史原貌和形成该民族文                              会科学院组织实施完成“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
               化身份的原生状态,体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                              据库”,该数据库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蒙古族、达斡

               特征,也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在中华文明的形                             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遗产进
               成与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多年来,内                              行数字化处理,具有存储、演示、提取功能和开放、互动
               蒙古自治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大有作为,取                              式特点。该数据库已经达到文字数据 1 亿字、图片数

               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据 3000 千幅、视频数据 480 部、音频数据 1060 部的设
                                                                    计规模。内蒙古师范大学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一、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研究中心、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等科研单位原有
                                                                    数据资源,建设成“北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0 位                          兴资源库”,该资源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创新团

               传承人中,60 岁以上的有 21 位,占全部人数的 52.5%,                     队,将在保护、振兴北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
               70 岁以上的有 15 位,占全部人数的 37.5%。自治区级                      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323 位传承人中,60 岁以上的有 168                           内蒙古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对蒙古
               50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