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3期
P. 36

理论建设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美丽内蒙古建设




               王其格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夙愿和追                          采,不断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退化,人与自然的和谐
            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                          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成为 21 世纪威胁人类生
            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                           存发展的最普遍的社会问题。
            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同时,我们更要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
            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                           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正如
            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报告还强调推进绿色发展、着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
            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                          水青山本身就是巨大的经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环境监管体制,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社会主                          保护生产力。小康社会的全面不全面,生态质量是重
            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现代化强国”添加了“生                          要内容。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经济,让绿水青山充分
            态标签”。                                              发挥应有的潜能和功能,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

                                                               会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富民强国与美丽家园建设高度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及意义
                                                               统一。其次,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自然资源、生态质量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自然的和                         和生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存质量。良好的
            谐共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而人与自然和                            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最牢固的安全屏障、最大的公共
            谐共处的基础在于“共生”。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                            资产、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发展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存续规律,在生产、生活方式                           鲜花蝴蝶共存、共荣的家园才是真正安祥美丽的家园。
            上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相互依                           因此,美丽家园的建设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美丽的
            存关系。人类既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资源的依                            生活环境、美丽的社会景象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再
            赖者、攫取者和主宰者。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资料,甚至                           次,从文化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文化不
            是精神文化资源,几乎都源于大自然的恩赐。但是随                            朽的信念。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关爱生命,注重天人
            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                            相谐,向往景色秀丽、生机盎然的生存环境是人们共有
            展,人类向大自然所攫取的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工                           的心理憧憬。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的今天,
            业化、产业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掠夺性经营和过度开                            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修复自然、回归自





















           34  实践·思想理论版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