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3期
        P. 31
     2018 年全国两会 / 特别关注
            发展,夯实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认同的基础,将发展                                 增强内蒙古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成果惠及全区各族人民,培育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
            他们建设伟大祖国的积极性,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                                 文化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影响力,文化
            力。当前,内蒙古要以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各民族团结的根和魂。文化
            契机,加快形成内蒙古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培育贸易                            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一旦形成就会对维系稳定
            新业态、新模式,增添发展新动力;要继续深化供给                            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维护国家的整体安
            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全。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中华文
            促进内蒙古经济良性循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化形成的历史就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振兴乡村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以新发展理念为引                             中华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
            领,加快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精髓从而展现出勃勃生机。多元一体的格局不仅是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内
                增强内蒙古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在特质。中华文化作为有机整体,任何一个民族文化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蒙古是我国
            的格局,要强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各个民族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故乡,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大融合
            历史的形成过程中虽各具特点,但在交流交往交融中相                           的重要地区。自秦汉开始,中原汉族就开始到蒙古高
            互依存,经济的互通、文化的互补、政治的互鉴、血缘的                          原从事农耕活动,为游牧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草原带去
            互融以及共同的命运最终将中华民族融为一个不可分                            了农耕文化。昭君出塞更是中华文化交流的典范,
            割的主体。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                            不仅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而且播
            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中国危难时刻誓死捍卫                           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到了清朝,民族交往更加深
            国家主权,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表现出对中                           入,著名的旅蒙商号大盛魁,从掌柜到学徒不仅要了
            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时至今日,内蒙古各民族在保留                            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而且要学会蒙古语言。漠南
            自己民族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国家                             蒙古高原的社会结构、民族结构和经济结构随着民族
            归属和民族利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植根于内                            文化交流的深入都发生了改变。原本长城内外彼此
            蒙古各族人民心中。因此,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命运                            隔阂的民族关系,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逐渐淡化,取
            共同体意识,发扬内蒙古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新时                            而代之的是和谐融洽、取长补短的蒙汉民族关系。也
            代,要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不断                            正是因为历史上民族文化的互相借鉴,才成就了汲取各
            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将每一个民族的繁                            民族优秀文化之长的中华文化体系。内蒙古作为多元
            荣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中,为                            文化并存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凝心聚力;要结合内                             同不仅会增进民族间的信任,而且会进一步促进民族团
            蒙古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族                            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巨大作用。增强内
            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深                             蒙古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大力弘扬中华优
            入人心,固本强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                            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增进民族文
            话语权;要突出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强调中华民族形                            化自觉与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成和发展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要秉持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的原则,以更宽
            的奋斗历程,牢固树立各民族荣辱与共、血脉相连的                            广的胸怀、更宏大的视野吸收各民族先进文化,推动内
            观念,为民族团结营造良好氛围;要防范和打击西方                            蒙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继续保护和挖
            敌对势力借用“民族”和“宗教”旗号对内蒙古实施                            掘草原文化,开展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办好昭君文化
            的西化、分化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                            节,打造内蒙古文化品牌,健全内蒙古现代文化产业体
            渗透破坏颠覆活动。                                          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2018 年第 3 期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