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理论10期
P. 44
调查研究
行“5321”工作法、“村财民理乡代管”和“三务”公开, 施《林西县“十三五”农牧业产业扶持政策》,县财政
在贫困户识别、帮扶、退出各环节充分发扬民主,全程 投入产业奖补资金 3.3 亿多元,发展壮大脱贫主导产
公开透明。以村为单位创建扶贫理事会。按照“三定 业,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脱贫产业园区 18 个,确
三评”原则,推选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和贫困户 保乡乡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帮扶措施、人人有脱贫路
代表组成扶贫理事会,参与村内公益岗位设置、补助 径,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全覆盖。
标准制定、工作状况和质量评定等工作。扶贫理事会
作为群众自治的管理方式,将收益分配与乡村治理融 三、注重生态扶贫和环境整治,促进脱
为一体,实现了扶贫工作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 贫攻坚与生态宜居有效衔接
二、注重以产业扶贫带动产业发展,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如
进脱贫攻坚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 何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在脱贫攻坚中实现农村
生态宜居,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
发展乡村产业,既是脱贫攻坚的着力点,也是乡 林西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
村振兴的重点。林西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始终将产 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
业发展作为核心措施和根本路径,积极出台政策,大 展生态化”的路子,努力实现荒山增绿、农民增收,促
力整合资金,广泛集聚资源,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主动 进了脱贫攻坚与生态宜居的有效衔接。
聚焦产业扶贫,促进了脱贫攻坚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 一是积极推进林业产业扶贫。林西县坚持产业
接。 开发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立足贫困乡镇的特色和优
林西县紧紧围绕甜菜、蛋鸡、生猪、中草药、内蒙 势,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内蒙野果和扁杏等
野果等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德青源、佰 经济林种植、林下种养采集加工、设施林果、森林沙漠
惠生、天拜山、恒光大、正邦、东山扶贫产业园等一批 生态旅游等产业,实施精准产业扶贫,不断增强“造
农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 血”功能。
用,构建了“1+4+5”产业脱贫模式。“1”就是扶持一 二是认真落实好生态补偿政策,增加贫困人口转
个大企业或一个重点项目落地;“4”就是贫困户从四 移性收入。林西县严格落实贫困地区森林生态效益
个方面获得收益:参与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性收益,从 补偿政策,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积极争取提高公益
项目所需要的初级产品中获得生产性收益,以土地入 林补偿标准和扩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覆盖范围,优先
股或依托土地流转获得财产性收益,以脱贫基金入股 保证贫困村、贫困户。同时,在落实国家下达的生态
获得资产性收益;“5”就是发展甜菜、中草药、蛋鸡、生 护林员专项扶贫资金的同时,在选聘公益林护林员
猪、内蒙野果五种产业。“1+4+5”产业脱贫模式将分 时,尽可能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灵活使用生态补
散式的一家一户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 偿资金,在公益林管护、森林防火等森林资源管护中,
大格局之中,实现了贫困户增收、县域经济发展、企业 优先聘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把具备条件的
赢利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性互动。 贫困人员聘为护林人员和季节扑火队员,使其获得长
另外,林西县还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 期稳定收益。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既落实了国家生态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