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实践理论版202105
P. 41

思想理论版 2021·5



            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相邻或交错而                              观的核心思想,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党的民族政
            居,其中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由于人口数                             策长期坚守的原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

            量较少,被称为内蒙古的“三少民族”。历史上,由                             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基石。
            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这三个民族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

            狩猎为生,辅以捕鱼和采集,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义民族理论、国家结构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
            中独特的狩猎文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                              题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举。中国共产党在深入研

            这三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在生产方式上互补互助、在                              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三个
            文化上相互借鉴、在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在情感                              主要途径——民族自决、联邦制和民族自治的基础

            上相互亲近 , 古老的狩猎民族呈现出狩猎、游牧、农                           上,结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最终开创出
            耕、经商等多元发展的态势 , 传统的狩猎文化也伴                            了一条能够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随着日益广泛的民族交往走出了大山林,作为中华                              发展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曾指出:“解决

            文化的一部分积累、传承下来。                                      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
                正是多元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吸纳,                           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

            才自觉凝聚成为各民族共同认同的中华文化。这                               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
            种认同,不仅是对中华文化情感上的认同,更是对                              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政治实体的认同;这种认同,                              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它的成立标志

            促使各民族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在实现共同团结                              着我国开启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全新模式。内蒙古
            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                              自治区 70 多年辉煌发展的历史证明,民族区域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治制度对于调整和理顺我国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
                                                                团结进步、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

                 二、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                               要作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论遵循                                                 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

                                                                来,党和国家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人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运用马克思                            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内蒙古经济
            主义民族理论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探索促进各民                              建设。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为了适应全国

            族交往交流交融,建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科学道                               及民族地区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党和国家多次调
            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                              整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其中西部大开发、

            在长期的民族政策实践中,确定了以民族平等、民                              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发展战略,提高了内蒙
            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核                              古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夯实了内蒙古各民族交往
            心的民族理论政策,构建起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宗                              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

            旨和目标的民族政策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祖国
            主义民族理论直接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平等                               北疆,两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多次参加全国人大

            和民族团结政策的理论来源。作为无产阶级民族                               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提出了
                                                                                                              39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