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8期
P. 58
文化彩虹 / 文化长廊
《格萨 (斯) 尔》:传唱千年的民族史诗
袁 嘉
盛夏七月,习近平总 本中以人物为中心,而具
书记赴内蒙古自治区考 体的分部本则以事件为
察调研期间,在赤峰博物 中心,从一个故事派生出
馆同古典民族史诗《格 另一个故事,不断充实完
萨(斯)尔》非物质文化 善,独立成篇,形成新的
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分部本,这些大大小小的
并观看了来自巴林右旗 分部本通过格萨(斯)尔
的说唱组合表演的《格 这个英雄人物串联起来,
萨(斯)尔》史诗说唱。《格 最终形成了卷帙浩繁的
萨(斯)尔》,这一宝贵的 大型史诗。这种结构安
民族文化遗产走进了人 排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说
们的视野。 唱史诗的特点,具有灵活多样、增减随意的优点,为《格
《格萨(斯)尔》是蒙、藏两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 萨(斯)尔》在漫长的传唱过程中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融入
大的英雄史诗,讲述了格萨(斯)尔降临人间降妖伏魔、 更多更新的内容提供了便利,也为其成为世界上内容最
救护生灵,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英雄故事。 丰富的史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格萨(斯)尔》共有 120 多部、100 多万诗行、2000 多万 《格萨(斯)尔》采用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
字,内容丰富,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 式,塑造了上千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民
大、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代表着古代蒙古族、藏族 族艺术特色。史诗散韵结合,有散文叙述,也有唱词,活
民间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社会历史、 泼多变,还大量运用“赞辞”和“祝辞”等民间说唱形式,
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 进一步丰富了表现手法,使《格萨(斯)尔》更加丰富饱满、
国际学术界称其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气象万千。史诗中大量使用的富有哲理的谚语,尤其令
约从 18 世纪以来,蒙古文《格萨(斯)尔》广泛流传 人回味无穷。
于内蒙古科尔沁和巴林地区,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穿插歌唱表演,用说唱结合的形
特点的科尔沁《格萨(斯)尔》文本和巴林《格萨(斯)尔》 式来传播史诗,《格萨尔(斯)》对说功、唱功、坐功、手势、
文本。20 世纪中叶,曲艺大师琶杰在蒙古文《格萨(斯) 眼法都有较高的要求,需顺口悦耳、动人心魄、利于抒情。
尔》故事的基础上,说唱了具有胡仁·乌力格尔特点的 格萨(斯)尔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
《格萨(斯)尔》,使史诗《格萨(斯)尔》重获新生。 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蒙古族、藏族民间文化与
《格萨(斯)尔》的影响,已远超出文学范畴,形成了 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
由英雄史诗、民间传说等形态构成的格萨(斯)尔文化, 关它的吟唱和表演。它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
具有文学、民俗学、人类学的学术价值。2006 年,格萨 精神的重要纽带,也是各民族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生
(斯)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动见证。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保护传承这一宝贵的民
《格萨(斯)尔》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了以人物为中心 族文化遗产,实现格萨(斯)尔史诗说唱的薪火相传。
和以事件为中心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就是在整体的分章 责任编辑:张 晶
56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