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1期
P. 54
文化彩虹 / 创新发展草原文化
内蒙古草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高晓焘
铁牧儿摄
内 蒙古地区作为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 和建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提出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
间的关系,只能从具体区域分布和历史时期去分析和认
多年来高度重视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特别是 2004
年 7 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开始实施“草原文化研究工程” 识,而不能笼统地将之混为一谈。李晓杰认为,一部中华
以来,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研究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 文化发展史,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
大原创性的学术观点,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特别是 互作用、融会贯通、共同进步的历史。只有正确揭示草原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 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特征以及草原文
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的论断,被誉 化与文化全球化关系,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
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文化史在进入 21 世纪最 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叶舒宪通过对发端
具突破性的理论成果”,并认为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 于草原文化的玉石之路和黄金之路的分析,认为草原文
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必将产生无法估量的时 化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与传播,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
代活力。这些都标志着草原文化的学术研究取得了突 义。周竞红则从不同时代草原文化发展特征入手,讨论
破性和开创性进展。 了草原文化转型与现代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认为内蒙古
可以说,内蒙古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被 草原文化现代化选择已经成为提升本区域竞争力和中
区内外媒体和民众广泛宣传认知,作为一种文化概念和 华现代文化创新力的选择。
学科研究对象,也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和深入研究。本文 二是探讨草原文化的学术话语体系、学理建构、创
对基于检索条件“主题:内蒙古草原文化”的 2584 条检 新发展等,构建内蒙古草原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有
索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成果的进一 代表性的如包斯钦通过对草原文化概念、定义的不同观
步对外宣传,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特别是在参与 点进行梳理和辨析,试图将草原文化研究的“学术性”“实
“草原丝绸之路”建设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向外传播草 践性”上升为“学术理性”“实践理性”。吴团英认为,要
原文化,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 进一步彰显草原文化的影响力,就应当从讲好草原文化
故事、唱响草原文化声音、参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
一、内蒙古草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
流、深化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学术批评等方面,积极
从内蒙古草原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来说,中国知网 构建草原文化话语体系,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
检索条件为“主题:内蒙古草原文化”的检索结果大致 作出努力。吴团英还认为,草原文化的创新表现在各个
可以归为以下四类: 方面,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既有宏观领域的也
一是通过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中原文化等文 有微观领域的,有的方面还有很强的历史超前性。在从
化的关系,阐述内蒙古草原文化独有的传播方式。如吴 游牧文化到草原文化的研究课题中,应对范式转换问题
团英通过分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内涵、分布、起源 予以足够的重视,努力从范式转换的逻辑和学理要求入
52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