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1期
P. 52
文化彩虹 /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文艺轻骑兵 历久又弥新
吴 勇 张 枨
1957 年 6 月,第一支乌兰
牧骑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
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至
今已走过 60 年发展历程。由创
建初期一驾马车上十几个人的
文艺轻骑队,发展到今天的 75
支队伍 3000 多名队员。60 年
来,他们累计行程 130 余万公
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
36 万余场次,观众总数达 2.6 亿
来。”村民李发说道。
人次,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从过去的信息闭塞到今天的传播手段极大丰富,无
进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
论是农村牧区、企业学校,还是机关单位、军营警营,乌兰
了新机遇。在广播、电视、手机、网络十分普及的今天,一
牧骑的演出始终深受群众喜爱。“有一次在敬老院演出,
些人提出,乌兰牧骑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带着这样的
一位老人刚看到我们的舞台车,就立刻跑去占座位,生怕
疑问,记者走访了内蒙古各地多支乌兰牧骑。
误了演出。”通辽市奈曼旗乌兰牧骑队长徐桂萍笑着说,
群众喜欢我们,我们离不开群众 “有时我们下乡演出,农牧民早早就在村口迎接。说明他
们是需要艺术、需要乌兰牧骑的。”
12 月的呼伦贝尔已经白雪皑皑,当陈巴尔虎旗乌兰
乌兰牧骑从坐着牛马车甚至徒步下乡、只要有一名
牧骑来到巴彦哈达嘎查演出时,近 60 名牧民从四面八
观众也要演出的时代走来,时光虽然远去,但乌兰牧骑贴
方赶来观看。演出结束后,18 名队员被牧民们团团围住。
近生活的红色基因仍被代代相传。“任何媒介形式都无
牧民阿荣高娃老人拉着队员说:“你们以后一定要常来演
法代替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农牧民喜欢我们的表
出,我可盼着你们呐!”
演,我们的演员也离不开基层群众。”陈巴尔虎旗乌兰牧
由于地处农业地区,观众多为能够熟练使用汉语的
骑队长张伟说。
各族农村群众,喀喇沁旗乌兰牧骑的演出形成了与其他
地区迥然不同的表演风格,节目从牧区的以民族歌舞为 发展遇瓶颈,改革出新路
主转变为以话剧、小戏、小品、快板等汉语语言类节目为
受经费、编制、人才培养与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乌兰
主。他们编排的话剧《好人就在身边》,主人公原型就
牧骑也不得不经历变革的阵痛。让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
是当地黑山沟村的党支部书记。在黑山沟村演出时,村
牧骑舞蹈队队长吴志刚最犯愁的是舞蹈队演员年龄结
里的群众把舞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都想看看自己身边
构偏大。“我们有近 50 岁的舞蹈演员还在台上表演,女
的人在舞台上是什么样。“这种真正反映我们老百姓自
演员不少处于生育年龄,有时甚至难以支撑一场完整的
己生活的表演,让人越看越喜欢,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常
50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