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2期
P. 38

理论建设 /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警惕文化虚无主义与


            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勾连



               王雪冬







                             党的十九大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是要通过虚无文化的价值、消解历史的意义,彻
                         了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同时                        底颠覆一个国家、毁掉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从

                         也决定了我们势必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                        来都是分不开的。纵向地看,一个民族的历史有
                         点的伟大斗争,其中就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                       多久,其文化脉络就有多长。横向上来说,文化
                         斗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是历史的精神内含,历史是文化的时空承载。悠

                         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出现了某些新动向,必须密                       远漫长的历史必然内蕴着根基深厚的文化,博大
                         切关注,认真分析,从而有效应对。当前,历史虚                      精深的文化也必然是波澜壮阔历史的凝结。就
                         无主义仍是扰乱我国社会思想领域的一种主要                        此而言,“虚无”文化在本质上就是“虚无”历史,
                         错误思潮,需要重点关注并着力加以批判。与此                       宣扬历史“虚无”必定不会承认文化“真有”(有
                         同时,文化虚无主义渐有抬头之势,并且与历史                       价值、有意义),一个文化虚无主义者也必定是一

                         虚无主义形成了某种网络勾连,将文化问题与历                       个历史虚无主义者,反过来说亦如此。这种目的
                         史问题杂糅在一起,以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在网                       的同质性是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能够
                         络上传播,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勾连起来的根本原因。
                                                                         2. 手段的相似性。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
                             一、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何
                                                                     无主义的惯用手法虽不完全相同,但也有某些相
                         以勾连
                                                                     似之处。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惯于编造历史故事、
                             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                      夸大历史事件的反面效应,诬蔑、丑化伟人,戏谑
                         实现网络勾连,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意图和理论                       英雄人物,从而摧毁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
                         实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勾连条件。具                        象。而文化虚无主义也善用此方法,一些人站在

                         体说来,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相互勾连                       特定的角度,通过披露某些文化名人“鲜为人知
                         的基础和条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个人生活”,揭露其人格的缺陷、品行的堕落,
                             1. 目的同质性。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                    于是,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下,文化名人瞬间

                         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前者聚焦                       变成了“文化庸人”,令世人所唾弃和践踏。他们
                         文化,通过侵蚀文化体系来瓦解民族精神;后者                       的目的就是要将文化名人从文化殿堂中清除出
                         聚焦历史,通过裁剪历史、篡改事实,进而割断历                      去,代之以另一批“精神文化领袖”,从而实现文
                         史、否定历史。二者所关注的具体问题、表现形                       化上的“大换血”。而一旦当真正的文化领袖被
                         式等确有某些不同,但目的和本质并无二致,就                       驱逐、民族脊梁被摧毁、民族文化被取代,这个民


           36  实践·思想理论版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