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2期
P. 33
草原儿女新答卷 / 特别关注
多民族、多文化共生共荣的滋养。也正是这种各民族深 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众多的“第一次”和先进经验,为
度融合的坚实基础,进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乌兰 我们党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的
夫为代表的一批蒙古族青年能够最早接受到中国共产党 实践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率先实行农村生产责任
教育;在抗日战争中,大批蒙古族和汉族青年从草原来到 制、在牧区创造“草畜双承包”责任制;进入新世纪之后,
“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在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演绎出 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创造了经济增速连续
“各族人民同心建包钢”“江南孤儿进草原”“克服困难捐 八年全国第一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认真
粮畜”“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一曲曲团结互助、感人至深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
的经典故事。应当说,这些都是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 近平总书记针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
相助的历史传统在中国现代史的弘扬和升华。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
内蒙古具有守望相助的深厚文化底蕴。草原文化与 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
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是中 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内蒙古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族
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草原文化既与黄河文化、 人民坚定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
长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 的领导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跨越发展的典型缩影。它全
分。作为一种在北方草原地区生成的文化,它是地域文 面深刻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道路的正确
化与民族文化的统一、是游牧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统一、 性,为世界更好地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提供了生动的中国
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 范例。也正是基于内蒙古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这种典型性、
多样、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化。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 代表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
开放、恪守信义、崇拜英雄等价值理念,培育造就了共同 的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
的稳定的文化心理特征,不仅为草原民族的繁荣发展提 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
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已经深深地 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从这些语
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 重心长的话语中,我们也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内蒙
聚力,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 古工作的深意,以及内蒙古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全局
为铸就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历史主脉。这是内 意义和重大使命。这也表明,总书记提出深入践行守望相
蒙古各族人民形成守望相助优良传统,并能够长期保持 助理念,不仅是针对内蒙古的,也是针对我国整体民族工作
团结稳定和谐局面的深厚文化基因。 的,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
内蒙古具有守望相助的现实社会基础。在革命、建 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
上不断书写出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精彩篇章。在日本侵
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为内蒙古建
华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内蒙古以著名的百
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行动纲
灵庙暴动“打响了民族地区率先抗日的第一枪”。在事关
领,是推进内蒙古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国家统一、民族存亡的抉择上,内蒙古各族人民毅然选择
了跟共产党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为维 2018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
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自 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报告时,对如何深入践行这一
治区成立后,内蒙古坚定贯彻党的民族工作伟大思想,创 理念指明了具体方向和方法,这是对守望相助这一中华民
2019 年第 2 期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