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3期
P. 26
SJDDJYB 党建聚焦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加速推动了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
间的广泛流动。这其中,就包括数量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体。如何加强和改进对这支队伍的管理,成为
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期《党建聚焦》栏目聚焦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介绍自治区各地探索
推行的经验做法,供大家参考。
“159”模式 : 走出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子
文| 石 鑫
近年来,针对外出流动党员较
多的实际,乌兰察布市创新实施外
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159”工作
模式,即“依托一个平台,构筑五
型堡垒,开展九项服务”,走出了一
条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新路
子。
依托一个平台,让流动党员
“回家”。依托外出务工人员服务
中心这个有效平台,以开展惠民服
务和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入点,广
泛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
组织”的“双向寻找”活动。一是 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党委组织开展电工培训
通过各类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 党委工作动态、党员学习材料以及 阵地,主要由支委成员采取流动走
传报道,不断扩大临时党组织的知 各类服务信息,加强与外出务工党 访的方式开展工作,组织生活的时
晓率、关注度和影响力,积极引导 员的互动交流。通过这些举措,把 间、地点及活动形式根据实际情况
外出务工党员向党组织靠拢。二 分散在各处的外出党员“找回来”, 灵活确定;炕头型支部,即把支部
是实地走访乌兰察布籍务工人员 让他们重新“回家”。截至目前, 建在有条件的支部书记家里,支
集中居住区和劳务市场,发放《致 各驻外党组织共“找回”乌兰察布 部书记根据实际情况召集党员到
乌兰察布籍外出务工党员的公开 市籍外出流动党员 1956 名。 自己家中开展组织生活,营造“支
信》和《乌兰察布籍外出务工党员 构筑五型堡垒,为流动党员 部在我家,我在支部里”的良好氛
登记表》,全面摸排外出流动党员 “安家”。因地制宜组建了流动型、 围;租房型支部,即在农牧民工集
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建档。三是抓 炕头型、租房型、商铺型和私营企 中居住区域,租用门脸房作为支部
住为外出人员办理各类社保、医保 业型 5 种类型的农牧民工党支部 阵地并配以醒目的乌兰察布籍农
等业务和开展服务的有利时机,教 18 个、党小组 74 个。流动型支部, 牧民工党支部的牌匾,便于流动党
育引导外流党员积极“回归”党组 即流动党员工作开展初期,针对外 员及时找到;商铺型支部,即在支
织。此外,还通过服务中心的短信 出务工党员工作、居住不稳定的现 部书记的商铺中腾出一块地方,建
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送临时 状,不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 立党支部;私营企业型支部,即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