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期
P. 49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 理论建设
史和杀戮史,把农民群众、共产党人和人民政权塑造成 史虚无主义还要严重和突出得多的。
一群凶狠残暴、戕害无辜、作恶多端的恶棍与暴徒;有些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对抵
影视作品,价值取向、审美好恶和反映视角严重倾斜,以 制历史虚无主义提出过许多有针对性的要求。他指出,
嘲笑英雄、揶揄时代、贬损军队、解构历史为能事,除了晒 对待历史须有史识、史才、史德,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
颜值之外,其他方面不能给人一点儿正义感和美感,人 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研究者虽“不可能完全还
性的丑陋描绘到极致,让人对正能量的事物失去好感和 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
信心。 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
又如,有的文论研究者主张,把我国 20 世纪 50 至 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
60 年代的文艺理论这一页“全掀过去”,缘由是它们都受 被历史戏弄”。(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
到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都是苏联文艺学的“翻版”,主 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
张把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直接接续到 20 世纪初西方现代 按照历史规律和艺术规律呈现历史的面貌,才能经得起
文论和王国维的理论脉系上去。这种割断新民主主义和 时间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他曾对文艺创作
社会主义衔接历史的主张,打着否定苏联文论的旗号, 中“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
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进、传播和同中国实际结合过 主流化”提出批评,认为这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习
程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历史一笔勾销,全部推倒,既不一 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也是他对防止
分为二,也不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包括马克思主 和警惕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严肃告诫。
义文艺理论在内的一切进步的革命的文论传统通通一 如果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要求去观察和分析当
棒子打死、一股脑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全盘西化”。 前的某些文章和作品,那么不难发现,在历史观、人生观、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还可以列出许多。从中 价值观上有虚无主义偏颇和缺欠的文章和作品是并不
我们可以发现,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软的是形式,硬的是 鲜见的。
内核;软的是手段,硬的是理念。正因如此,它在具隐蔽 毋庸讳言,历史虚无主义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
性和迷惑性外套的包装下,更容易产生雾霾般的弥散性 的,它们直接的哲学基础固然很复杂,但其核心是西方
毒害效果。 “新历史主义”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某些写“家族史”“村
显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很大,这是学界和思想 落史”“秘史”“野史”“外史”“异史”“民间史”“战争
界所公认的。软性或隐性历史虚无主义,由于隐蔽得深, 史”的作品,大多采取一种所谓个性化、碎片化、边缘化、
善于伪装,善于包裹,善于打着“普世”或“人性”的幌子, 底层化的书写方式。其中,比较普遍的倾向就是“重构
因之其危害性更不容忽视。有些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言 历史”“调侃历史”“戏说历史”,甚或“曲解历史”“颠覆
论和作品,由于出自名家,不仅受到舆论界追捧,而且还 历史”“解构历史”,唯物史观成了被鄙弃的对象,唯心史
有获得国内外荣誉或奖项的护身符,这就更增加了它的 观的喧嚣却成了“香饽饽”。
欺骗性和诱惑性。 因此,我们要看清“新历史主义”的本质、看清“新历
不难设想,假若一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作品,在媒 史主义”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之间的联系。这对我们坚
体和文坛上始终被推崇、被褒奖、被当作范本和荣耀,从 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创
而在读者——尤其是在青年人——当中留下神圣不可侵 作导向,是有帮助的。我们要汲取历史上虚无主义泛起的
犯的印象,那么它产生的负面效果将会是多么严重。这 教训,认真地开展对形形色色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种表面“合情”、貌似 “合理”、戴着某种光环、把消解的锋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转载自《红旗文稿》
芒藏得很深的历史虚无主义作品,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历 2018 年第 16 期)
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起的负面作用,是比一般的历 责任编辑:康红波
2019 年第 1 期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