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期
P. 46
理论建设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构建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 新兴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
代会精神,加快培育打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
根据我区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特点,构建低碳循环
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新兴产业,着
的产业体系需要以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低碳
力扩大产业规模,使新兴产业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
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
动能。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
排放强度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改进和清洁生
的引导作用,加快构建融合产业与城市循环发展的生产
产审核等措施,对传统资源型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促进
性服务业,发展服务过程和消费方式绿色化的生活性服
资源型产业低碳发展;以建立绿色供应链为手段,大力
务业,推进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三)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推动能源清洁化。深
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
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
低碳化、低碳产业化,为从源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
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是大力发
坚实基础。
展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产业,构建低碳能源生产体系。
(一)加强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推进产业低碳化。推
发挥和利用好内蒙古丰富的风光资源,加快发展高效光
广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
电光热、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不断提升新能
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一是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
源产品经济性。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快构建适
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大力引导电力、钢铁、有色、化
应新能源高比例发展的电力体制机制、新型电网和创新
工等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推
支撑体系,促进多能互补和协同优化,引领能源生产革
广和应用,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
命。二是提高清洁低碳能源消费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
术与设备等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加快开发应用源
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实施煤炭消费
头减量、循环利用、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
替代工程,通过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进一步
济典型模式,在钢铁、化工、建材等相关行业,促进企业间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通过
资源共享、废物互为利用,通过上下游企业联合和优化整
风火打捆、风光互补、风电供热等多种措施,加强风电、光
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二是突出抓好重
电等能源就地消纳利用,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
点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实施工业能效赶超行动和低碳标
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发展新能
杆引领计划,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管控。
源汽车产业,加快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积极为新能源
三是在电力、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和污染物排
汽车推广创造条件。
放对标活动,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四是加强重点行
(四)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产业,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
业现有生产能力调整和改造,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
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构建以
展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根据我区主导产业特点,构建循环
企业为主体的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链,积极打造煤电一体化循环及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二)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低碳产业化。发展低
流程循环和协同循环的冶金产业体系、多联产和深度延
碳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由高碳模式逐步向低碳模式转
伸的煤化工产业体系和“消纳利废”的建材产业体系,通
型的关键,绿色低碳是未来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
过构建主导产业循环产业链,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不断
域。根据目前我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需要将低碳产
提高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业的发展与新动能的培育紧密结合,突出优势和特色,围
选择重点园区试点示范,实施污染物近零排放区示范工
绕产业绿色转型、节能减排降耗以及污染防治衍生的市
程,促进企业、园区和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
场需求,着重从两个方面发展低碳产业。一是大力发展
享。大力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提高建筑垃
44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