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20年党教版07期
P. 23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7




            优势。这就要求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注
                                                        相关链接 2
            重激活增量的同时,也要盘活乡村治理中
            的制度存量,对既有的制度规范进行优化。                                 全面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一方面,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制度
                                                                 自治、法治、德治是维持乡村治理格局良性运
            体系。为推进“三治结合”,国家已出台了
                                                            转的不同治理方式。自治是属于村庄的范畴,法治
            一系列政策文件,但从整体上看,当前关于
                                                            是属于国家的范畴,德治是属于社会的范畴,这三
            推进“三治结合”的制度建设呈现“多政策”
                                                            种方式是互为补充、互相衔接、缺一不可的。实现
            性与“少法规”性。这需通过立法确立“三
                                                            乡村有效治理要综合利用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
            治结合”的基本原则,积极完善乡村治理体
                                                            理资源,把自治、法治、德治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
            系中相关的各项法律配套制度,推动“三治
                                                            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社会
            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真正落地。另一方面,
                                                            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
            对既有的制度进行优化,发动存量改革。
                                                            基层群众自治实现良性互动,以党建统领全局,以
            这需要加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中
                                                            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根本,以德治为引领,建立
            的制度衔接,切实解决好制度悬浮化、制度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
            权威弱化等问题,以此优化“三治结合”乡
                                                            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村治理体系运转的制度环境,进而彰显制
                                                                《指导意见》对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
            度优势。
                                                            系作了具体部署。第一,要以自治增活力。从健
                四是处理好“顶层设计的普遍性”与
                                                            全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入手,进一步健
           “地方实践的特殊性”的关系。“三治结合”
                                                            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乡村治理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乡村治理架
                                                            监督机制。村民自治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强化农
            构,来源于地方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从特殊
                                                            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民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
            性寻找到普遍性。然而,当前“三治结合”
                                                            务的积极性,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农民
            乡村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推进乡村治理的顶
                                                            的事让农民商量着办,凸显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
            层设计,在进行全域推广的过程中,又需要
                                                            主体地位。第二,要以法治强保障。乡村有效治理,
            与地方实践的特殊性相结合。我国乡村分
                                                            法治是前提,法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我们要全
            布较广,具有复杂的地域性特征。因此,“三
                                                            面依法治国,必须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
            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在实践中,还需要充
                                                            化轨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律服
            分考虑不同地域内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差
                                                            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
            异,努力推动因地制宜和特色创新,将普遍
                                                            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建设法治乡村。第
            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正是因为如此,各
                                                            三,要以德治扬正气。要深入挖掘熟人社会中的
            地在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时,不
                                                            道德力量,德、法、礼并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
            必拘泥于某一种某一类善治类型、善治途
                                                            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径,而是根据本地自治条件、德治基础及法
                                                            教育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
            治保障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
                                                            义守信、勤俭持家,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
            组合,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强度,形
                                                                 —— 2019 年 6 月 24 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
            成最适宜的善治途径、最适宜的组合方式
                                                            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解读《关于
            及最适宜的治理体系。■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并答记者问
                   ( 本文根据公开发表内容综合整理 )
                                                                                                              2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