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20年党教版07期
P. 22

SJDDJYB 特别策划



               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治理                    理体系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                     张通过民主协商、社会协商等方
               公权力必须要被置于制度的笼子                     供了可能。然而,推进乡村治理现                    式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把党
               之中才能规范治理主体的具体治                     代化还需促使“三治结合”乡村治                    的意志通过多元参与变成各组织
               理行为,防止以权谋私、监管缺位                    理体系有效运转并实现效能转化,                    参与治理的措施,从而形成共建
               等现象。                               从“建起来”迈向“转起来”,真正                   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德治是自治与法治的有效补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这就                         二是处理好“主体有机互动”

               充,能够补足自治与法治的缺陷。                    需要在乡村治理中着重处理好以                     与“权责边界划分”的关系。“三
               德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社会治                    下几对重要关系:                           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化过
               理的客观要求,且已经成为中华民                        一是处理好“党的全面领导”                  程是一个有机互动的过程,更是一
               族治国之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理                    与“治理主体广泛性”的关系。“三                   个元素配置合理化的过程。这需
               论角度来看,无论是自治还是法治                    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运                     要明晰各主体的权责边界,促使乡
               都强化了制度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作                    转和效能释放需要在多元主体互                     村治理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农
               用,都需要以强制约束力来约束社                    动过程中形成治理合力,但多元                     民等治理主体按照各自的权责划
               会公众的行为。这种手段虽然能够                    主体互动也可能在体系内形成不                     分,有机互动,相互协调。首先,政
               维持社会的表面和谐,却难以根治                    容忽视的巨大张力,这在一定程                     府应坚持乡村自治原则,尽可能地

               社会心理痼疾。实践证明,只有坚                    度上导致乡村治理中的利益结构                     减少对乡村社会事务的直接干预,
               持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相结合的方                    复杂化、价值理念分散化,最终致                    通过向农村进行资源扶持或提供
               式,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实                    使乡村治理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优惠政策的方式,以宏观层面的间
               际上,在乡村治理中,德治是法治的                   基层党组织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                     接管理代替微观层面的直接管理,
               升级版,德治能够以法律法规为基                    的连接和整合力量。因此,新时                     充当好乡村治理的协助者、支持者
               础将传统道德、民俗等塑造成约束                    代促使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运转并                     和监督者角色。其次,政府确保社
               乡村居民行为的精神力量,并依托                    实现效能转化的关键就在于处理                     会自组织的合法化,促使其在动员
               社会舆论实施对全体社会公众的有                    好“党的全面领导”与“治理主体                    农民、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
               效监管。由此可见,德治能够成为                    广泛性”的关系。一方面,在乡村                    为等方面发挥“正能量”。最后,
               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能够将社会                    治理过程中以基层党建为引领,                     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在乡村治
               治理延伸到自治与法治难以触及的                    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在整合                     理中,凡是在乡村居住的人员,包

               地方,以教化替代治理,破解深层次                   分散价值理念的同时,确保思想                     括地域内的农民和外来人员,都应
               的社会问题。                             的先进性与方向的正确性;另一                     被赋予平等的参与权利,引导其积
                  “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坚                   方面,继续扩展多元主体参与的                     极参与乡村治理,提高他们的获得
               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                   深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非                     感、责任感与认同感。
               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                    是依靠党组织全包全揽来承担和                         三是处理好制度建设的“增量
               效实现形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                   解决治理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而                     优先”与“存量优化”关系。优化
               联动结合、共同发力。                         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乡村基层工                     乡村治理体系,释放治理效能离不
                                                  作的领导,引导各治理主体积极                     开加强乡村的制度建设,这是因为
                    三、“三治结合”乡村治理                  参与、有效参与,增强服务乡村民                    制度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

               体系的实现路径                            众的能力并释放效能。这就要求                     性。“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从
                                                  各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转变工                    “建起来”到真正“转起来”,需要
                   建立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                  作观念、改变工作方式,把党的主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好制度
               20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