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理论版12期 印刷版 PDF
P. 45
调查研究 学习体会
辽区域中心城市,“多中心”指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
中小城市和县城。一是发挥城
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市群的核心作用。呼包鄂乌城
市群作为我区城镇化发展龙
头,要继续打造经济发展新优
赵淑芳 张抒聿
势,进一步聚集经济和人口,呼
包二市中心城区适度控制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 国民半日学校、工厂补习学校等形式向工人传授文化知
规模增长速度。二是培育区域 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 识、宣传革命道理,广泛组织发动工人运动。由此,青年
中心城市。赤峰、通辽要通过 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 工人当中产生了大批本阶级的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
城镇产业发展,引导农牧区、生 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段重要阐述充分说明, 的成立作了重要的干部准备。
态功能区人口逐步向城镇转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 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以青年为主。1920 年 8 月以
移,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中心。 热情和奉献。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继续在民族复兴 来,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以及旅日、旅欧中
新型城镇化建设让根河市民尽享宜居环境 张文秀 / 摄 三是发挥盟市驻地在城镇化的 的征途上勇挑重担,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贡献智 国学生中先后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毛泽东、
作用。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 慧和力量。 周恩来、谭平山、王尽美、邓恩铭等一部分发起人当时也
市积极性。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建立完善有利于 力为依托,吸引本地中高端居民融入盟市驻地。加强大 只有二三十岁。1921 年 7 月,参加中共一大的国内 13
农牧民进城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 中城市周边旗县城建设,着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 一、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的探 名代表平均年龄 28 岁。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
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区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推动中心城 寻者 生始于青年,中华民族觉醒崛起的先导者是青年。
以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为出发点,转变城镇 市与周边旗县城关镇、产业园区、乡镇苏木联动发展,形
化的发展模式。从“重物轻人”的高代价、粗放型的传 成组团式发展的新格局。四是满足农牧民就近城镇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是青年。20 世纪 二、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
统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城乡融合、绿色低碳、集约型 的需求。旗县城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是农牧民城镇化的 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的觉 力军
城镇化。在城镇布局方面,大中城市要适度发展,着力 “跳板”。要加快补齐旗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公用 醒。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加快发展县级市和旗县城。通过调整城镇产业和人口 设施和产业培育中的短板弱项,以增加学位供给为突破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下,马克 青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冲锋陷阵、抛洒热血。
的空间分布,在城市化地区以集中集聚为主,在农产品 口,适应农牧民到旗县城就业、就学、居住的要求,实现 思主义首先在中国进步知识青年中传播开来。自此,中 面对山河破碎、国家蒙难,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民族独立
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以分散集聚和生态移民为主,形 县级市、旗县城和部分较大建制镇承载大部分本地常住 国诞生了以青年为主体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与 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洪流。一批又一批英雄青年始终在
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相对集中的多元化城镇布局。 人口的目标,使旗县城成为农牧民城镇化的主战场。五 实践者。 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充当主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
在城镇生态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强化节能降耗, 是加强沿边城镇建设。以陆路对外开放口岸为依托,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主要产生于青年当中。 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和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加大低碳技术开发应 进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潜力型城镇以产 1919 年,当巴黎和会上传来北洋政府外交失败的消息, 军队中,干部和官兵都以青年为主。与此同时,在五卅,
用,实现城镇智能化管理,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海 聚人,战略支点型城镇以城聚产。以枢纽口岸和区域交 进步青年学生从校园走上了街头,发起了五四反帝爱国 一二·九,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不同时期的群众性
绵城市,推进“两型社会”健康发展。 通枢纽节点城市为中心,推动形成口岸经济与腹地经济 运动。随后,也是在青年学生的积极动员和广泛宣传下, 爱国运动中,青年也始终是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
立足地域特征,构建“一群双星多点”的城镇化发 联运发展模式,打造以内陆邻近的大中城市为辐射源、 运动的范围扩展到工人阶级以及社会各界。五四运动 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忘我劳动、艰苦
展格局。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规划城镇化 边境县级市辖区为枢纽、边境口岸和小城镇为节点、边 以后,学生与工人、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日益紧密地结 创业。面对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一代代青年
空间架构,推动形成“一群双星多中心”城镇化发展格 境特色小镇为散点的边境一线城镇廊带。 合起来。一批以进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具有马克思主 人响应党的号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
局。“一群”指呼包鄂乌城市群,“双星”指建设赤峰通 责任编辑:刘秉承 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走进工厂车间,通过平民夜校、 就。1950—1953 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