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理论版12期 印刷版 PDF
P. 49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思想理论版 2021·12
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社会、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生动体现和必 根本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然结果,也是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前 正适合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文化发展道路,这就是高举 人民对于未来道路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只有走好自
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先后创造并 改革开放的旗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 己的路,闯出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之
活的向往”。的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力开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回首 40 多 路,我们才能做到从容不迫、始终站稳脚跟。
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 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其伟大意义在于: 第三,改革开放让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自
矛盾的转化来布局谋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不断开辟了马克思 第一,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觉。改革开放的中国越来越注重社会发展的品质。例
活的期待和向往,自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 40 多年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 如在经济领域,我们的发展要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
民,真正对人民负责、努力倾听人民的诉求与心声。 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 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 升,要培养创新能力,培育品牌意识。而这一切都表明,
步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 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 开放自信的中国人民越来越注重生活的文化品质,人民
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并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的提升。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 群众对于美好生活越来越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
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民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制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就集
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 造业中的占比将近 30%。2020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 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
化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 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的坚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未来发
任何一种在社会生活中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都应兼具 强领导下,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00 万亿元,是全 展依靠人民,中国的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俄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二重性特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 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些巨大变化无疑 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希望,也 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如此。作为西方文明产物的马克思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国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国人的文
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一大批充满 主义,要想真正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真正对中国社会具 之所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 化素养必将得到根本性提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将越
进取精神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对各种主义和思潮 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努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 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 来越自觉,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的甄别比较,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改造落后中国 之中,必须具有能够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 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 第四,改革开放让中国真正融入世界,展现出当代
的唯一正确道路,从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中 与中国气派,必须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 时代潮流。” 中国发展的强大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国际
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表明,只有实现马克思主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 地位大幅提升,由此国人更加坚信,在全球化时代,当代
义中国化,即立足于中国国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来说,其民族性特点是不言而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信。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中国的真正进步需要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实现,开放的本
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社会,直面中国社会的现实问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 也得到极大的改变,人民群众从国家发展巨变中获得了 质就是向先进文明开放,向先进生产力开放。只有真正
题,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沉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但是 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变得更加扬眉吐气、愈加 融入世界,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影响力才能够真正得到
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 任何传统文化都肩负着时代使命,文化是一条流动的 意气风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民主法治观念、 提升。尽管西方世界的“傲慢与偏见”仍旧存在,“有色
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 河,需要从“过去”经“现在”流向“未来”,中国传统文 自由平等观念、公平公正观念、科学理性观念等各种现 眼镜”尚未摘下,“中国威胁论”余音未了,但是我们“乱
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 化也要结合社会现实发展赋予其时代生机与活力。 代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了普遍 云飞渡仍从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对话,更加努
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 提升,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可 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积极、开放的中国,更加自觉地
一份珍贵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开启的改革开 以说,今日中国人民的蓬勃朝气是没有国家可以比拟 肩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这已成为全体
要帮助的。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 放伟大实践,使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 的,尤其是面对一次次的突发灾难,中国人民一次次地 中国人民的文化共识。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 文化发展的道路 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不管有任何艰难 (摘编自《人民论坛》2021 年第 9 月下期,作者系清
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国情, 险阻,有任何风雨坎坷,中国人民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 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不可逆转的文化底蕴,究其 带领下协力奋进、渡过难关,变得更加坚强。面对世界 责任编辑:李贵文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