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理论版12期 印刷版 PDF
P. 2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想理论版 2021·12



 志,维护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维护社  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民族事务治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是要尊重法律在整  理法治化要紧紧围绕主线,研究谋划将铸牢中华民

 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主导地  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纳入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一
 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以法律为依据,不以政  是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刘  成

 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他社会规范冲击或  意识这一主线,及时稳慎调整完善有关民族工作法
 代替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律法规,及时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回

 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会  应人民群众期盼和关切。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
 议上强调,要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维护宪法法  民族的实际,建立健全与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相配套  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  思想基础

 律权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推进民族事务  的具体规定,推动立法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提高  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
 治理法治化,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是  法律规范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二是加快法治政  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始终坚持在法律的范围内、  府建设,注重执法权限的法定性、执法程序的公正  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

 法治的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善于运  性、执法过程的透明性,既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  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
 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民族工作,  感情和心理,又要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  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  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

 引 导 各 族 群 众 自 觉 守 法、遇 事 找 法、化 解 矛 盾 用  件。三是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对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  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伟大祖国的
 法、解决问题靠法。  民族工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加强  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     认同居于“五个认同”的首位,热爱祖国、心系山河,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处理涉及民族因素  对民族关系监测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事态  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  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情感依归和责任担当。“中华

 的矛盾纠纷时,进退失据,或左或右、忽左忽右、左右  扩大造成不良影响。四是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  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  民族”是我国 56 个民族的总称 ,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失衡,有的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  加强民族地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贯彻。           就是认同自己和自己所属的族群都属于中华民族这

 归结为民族问题,将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  为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                个更大的共同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对中华优
 纷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有的则一遇“民族”绕路走,  件。五是改革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理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  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这些都是不能用法治思维分析  体制机制,为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提供完备的制度  族工作的“纲”      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 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问题、不会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具体体现。做好  保障。六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广泛深入地开                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  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铸牢中  取得重大胜利的坚强核心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  增强各族群众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各族群众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这是对新时代党  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是认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  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的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针政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在法治轨道上统  法治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压  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
 筹力量、化解矛盾、规范行为,确保民族团结在深刻  舱石”。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  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  由之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是认同中国特

 的社会变革中不断得以巩固和强化。  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始终把  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纲举  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
 准民族工作航向,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这艘巨轮乘  目张,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要以  风破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  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  正确把握四个重要关系是铸牢中华民

 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为重点  进。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                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  责任编辑:李贵文  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一是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民族特
 24                                                                                                         2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