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理论版12期 印刷版 PDF
P. 24
理论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赋 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实践中一以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予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 贯之的根本遵循。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 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
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 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途径
冯永利
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
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
主义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个理论体系既坚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
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鲜明的 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中国特 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的民族关系
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先后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及时总结人民 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作出了“十二个必须”的 之上的,因此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 群众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升华,这既 高度总结和精辟概括,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必须坚 家庭。民族一律平等是我们宪法所持的出发点,一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使中 是理论创新中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必要步骤,也 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 切民族和种族,不管他们过去和现在状况如何,不管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是我们党一切理论创新的基本途径。建党百年来,我们 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党依法治理 他们强弱怎样,都应在社会所有一切经济生活、社会
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 民族事务取得丰硕成果的充分肯定,也为新时代继 生活、国家生活及文化生活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 合,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以指导革 续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民族关系、保障民族团结作出 改革开放后,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全面
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 命、建设、改革。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 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征程中,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
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顺应时代发展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 平等原则,始终注重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让改革发
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才能最广泛地凝心聚力、汲取智 治化,是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
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的根本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 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
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 上指出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 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推进 族工作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 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确立和巩固,各民族空
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 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 前团结,开启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崭新的篇章。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 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因此,要坚持把尊重人 一、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要以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根本原则 方面要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一视同仁、一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 合起来,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断于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
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正是因为勇于进行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义,依法保证各民族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事业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亦无止境。中国特色社 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党 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一贯坚持的 另一方面要对少数民族的特殊需求依法予以保障,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深化发展,是在遵循和坚持马克 才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才能一次 原则立场和根本政策。早在 1931 年的《中华苏维埃 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予以尊重。
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从国情世情党情的发展变化 次在挫折与迷茫的关头找到正确的前进道路,才能在百 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同阶段面临 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长成熟,团结带领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 二、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要坚
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产物。中国 创造丰功伟业。 商会议共同纲领》还是 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与之相应的理论创新就 ( 作者单位:扎兰屯市委党校 ) 宪法》,都对各民族平等权利作了全面规定。费孝通
会前进一步。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则是我 责任编辑:高旭天 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谈到“我们这 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