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1期
P. 36
理论建设 /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历史观的一系 是我们常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2013
列重要论述,深刻思考、总结和研究有关的重要历史问 年 12 月 26 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
题,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
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
(二)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事实对错误思潮 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予以坚决回击。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 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
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 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
史性课题。”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随意的, 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
也不是哪个领导人物决定的,而是经过百年来半殖民地 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
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历程实践检验的结果,也是经过新 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段论述是非常深刻的历
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的发展得到证明 史主义方法论,虽然主要谈的是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的。中华民族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开始到新中国 的问题,但对于所有历史问题的认识均有重要的指导意
成立之前,曾经出现过许多主义和思潮,然而包括资本 义。
主义、自由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在 (四)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文化抵制历史虚无
内的许多思潮,都没能带领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摆脱任人 主义糟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
宰割、国弱民贫的命运。因此,如果一个制度和主义不能 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够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即使我们选择了它,也是无济 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
于事的,最终仍会被中国人民所抛弃。中国共产党从其 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
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学习型政党,一直不断坚持自我 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旗帜,决定中国特色社
学习、自我批判、自我修复、自我进步,坚持从实践中获得 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方向。2017 年 1 月党中央下发的《关
真知,把思想和作风建设、组织和制度建设高度结合。中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旗帜鲜
国共产党是在深入群众中获得了人民广泛认可的,是人 明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
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缔造了新 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但是,传承中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政治改革、国家建设、人 华民族传统文化,既不是走回到历史中去的“文化复古
民生活和社会整体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 主义”,也应坚决抵制否定历史文化和文化历史的“历史
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日益自信,社会主义 虚无主义”,因为这两种趋势都是极端做法,都是文化不
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上述这一切 自觉的表现。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都是不争的事实,任谁也不可否认。因此,摆在眼前的雄 当前中国特色的国情和现实,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中
辩事实就能够使得那些荒谬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不攻 汲取营养,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品格,同时有选择地吸
自破。 收借鉴域外文化精华,就一定能够成功抵制历史虚无主
(三)以特定时空条件认知历史、增强历史范围意识 义的错误思潮,从而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揭露历史虚无主义逻辑。历史事件都有其产生的客观背 保持文化繁荣。
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对于一个历史问题的认识可能是 (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真理,一旦超出特定历史范围,就可能会变成谬误,这也 责任编辑:康红波
34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