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48

实践探索 /    脱贫攻坚


            做好群众工作  推进脱贫攻坚



               王  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                         后、卫生医疗水平低下、公共设施不全的情况,因而导致
            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                          部分群众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公平问题产生了异议,对上
            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就要求我们                          级精神和政策在基层的执行产生了不信任。
            在脱贫攻坚战中,必须通过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调动群                               扶贫精准施策的宣传效果不理想。脱贫攻坚工程
            众广泛参与,获得群众大力支持,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想                           从时间节点上看已经到了决胜阶段,但在对贫困户的调
            脱贫、能脱贫。                                            查中,仍有家庭和群众不清楚政策规定、帮扶措施。这
                                                               说明,我们对脱贫工程的政策措施宣传还不够深入,对
                一、导致贫困群众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因户施策的精准帮扶的内容、方式、时间等宣传还不够

                脱贫攻坚,是一项造福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但                          明确,导致了部分群众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在目前,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完                               基层党组织及干部的引导力不强。在扶贫工作推
            全调动起来,部分贫困群众带有偏差的认识和行为给                            进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扶贫工作带来了困难。究其深层次根源,主要有以下                            用发挥得不够充分,间接影响了群众自主意识、主动作
            几个方面:                                              为的发挥。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与贫困群众的沟通能力
                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公共产品供给                         不强,对群众的疑虑没有做出具有说服力和引导力的解
            不足、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反映在广大农村牧区                          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认可度。
            公共产品的缺乏上。长期以来,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地方经济实力薄弱导致群众信心不足。深度贫困
            快速发展变化,而一些农村牧区却存在缺水少电、教育落                          村多分布在“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覆
                                                                                        盖面大,贫困程度深。人
                                                                                        均收入在 1500 元以下的
                                                                                        贫困人口多,基本生活难
                                                                                        以保障。大部分贫困人口
                                                                                        居住地区生态条件恶劣、
                                                                                        生活环境较差、社会服务
                                                                                        滞后,且地方经济缺少产
                                                                                        业支撑,财政收入较少,再
                                                                                        加上一些农牧民始终没
                                                                                        有真正摆脱生活困境,影
                                                                                        响了群众对脱贫致富奔
                                                                                        小康的信心。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仍存在很多问
                                                                                        题。少数贫困群众传统不


           46  实践·思想理论版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