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42

理论建设 /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当                           可能性,认为古今中外没有一种科学学说曾经实现过大
            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一种值得警惕                           众化,能够大众化的只能是某种伦理体系。这些看似颇

            的错误倾向是,把马克思主义混同为“宗教”,主张像信                          有道理的观点都是极端有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化工
            仰宗教那样信仰马克思主义。这种错误认识表面上看                            具,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划清马
            是支持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                           克思主义和宗教的界限,避免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庸
            性、真理性的抹黑。                                          俗化、神秘化。
                有些人提出,马克思主义要回答的问题无非是:世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从党创立之日起马

            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怎样运动的?人的本质是什                            克思主义就写在党的旗帜上。正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在
            么?世界和人的归宿又是什么?而这些问题也是宗教                            中国的发展,使我们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跨过重重关
            要回答的。基督教就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运动变化                          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决胜全
            是上帝推动的,人也是上帝创造的,人的归宿是天堂。马                          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
            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推动物质世                           利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界发展的力量是生产力,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

            界的归宿是共产主义。可见,“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的                           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观点虽然不同,但宗教属性是一致的”。还有些人提出,                          的目标”。同时他又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
            犹太教的内在精神结构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即上                           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意识形态领域,我
            帝、选民、救世主、善恶决战、天国降临。马克思主义的内                         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坚持马克
            在精神结构也可归纳为类似的“五大要素”与之一一对                           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决抵制

            应,即“物质”对“上帝”、“无产阶级”对“选民”、“共产党”                     一切公开的、隐蔽的、形形色色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
            对“救世主”、“阶级斗争”对“善恶之战”、“共产主义”对                       误言行。
           “天国降临”。可见,“马克思主义与犹太教的内在结构完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 170 周年。1848 年《共产
            全统一”。                                              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
                事实上,用宗教的方式推行马克思主义是反科学                          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
            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它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本身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                            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

            造世界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是人类认识和改造                           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
            世界的科学实践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恰恰相                           使命。正因为此,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际,历
            反,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是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的。宗教的                           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今天,我们坚
            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终究是                           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初
            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而普遍确立的。一些人陷入这                            心。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抓住

            种“宗教思维”之中,深层次反映出的是唯物史观与唯心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个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命题。
            史观之间的斗争、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的斗争。有些极                           马克思主义既不是无用的、空洞的、过时的,也不能被标签
            端的声音甚至叫嚣,共产主义实际上具备亚伯拉罕宗教                           化、神秘化,更不能被污名化、庸俗化。
            的一切特征,包括救世主、终极之战、企图在人间建立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
            国等等,其更类似邪教而不是正常宗教,因此一定要使                           研究室,转载自《红旗文稿》2018 年第 7 期)
            它灭亡。也有人从宗教的角度质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责任编辑:康红波


           40  实践·思想理论版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