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44
理论建设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 40 年
草原文化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创新
包娜娜
改革开放 40 年,内蒙古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封闭
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草原文化就是内蒙古民族文化
之魂。改革开放为草原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草原文化也在改
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 学术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完善 古自治区草原文化研究基地”在内蒙古社科院挂牌成
立。同年,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国社科院选
对草原文化的学术研究是草原文化建设的理论支
为“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中心”,草原文化学科建设的影
持和引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从 2004 年开始由内蒙
响愈加广泛。
古社科院组织实施,一期工程主要编写出版了《草原文
化研究丛书》《文化内蒙古》等重大研究成果;2008 年开 二、草原文化事业和产业蓬勃发展
始实施二、三期工程,提出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内涵
从 2003 年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战略以
特征、基本精神、历史分期和建构特征,研究提出草原文
来,文化产业开始起步发展。全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
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大,实力不断提升。2004 年到 2015 年,全区文化产业
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的重要论断。自 2004
增加值增长了近 14 倍,年均增速为 25%,高于同期全区
年 7 月开始实施以来,“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共出版著
GDP 增速 12 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全国文化产业同期增
作、资料集 60 余部、2600 多万字。截至 2017 年,“草原
速 3 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主题论坛”已经连续举办 14 届,出版《论草原文化》
全区已建成 6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4 个自治区
论文集 12 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草原文化研究工程”
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较好地发挥了集聚带动作用,也
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为中国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研
为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内蒙古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
文化强区跨越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 与此同时,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激发
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了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活力和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
学科建设也是实施“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 种类丰富、层次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了人
目标之一。“十一五”期间,草原文化学被正式确立为 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文化“走出去”战略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并纳入国家 累累,舞蹈剧《草原记忆》、大型民族歌舞剧《一代天骄》
有关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同时,《草原文化》作为广播 等民族精品剧目演出和草原文化题材的图书、电影均受
电视大学本科生的通识教材纳入“十二五”职业教育 到全国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艺术演出方面,全区各级表
国家规划教材,草原文化学已经走进大学和高职高专 演团体多次赴区外及国外进行演出交流。草原文化事业
课堂。2001 年 8 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草 发展格局良好,势头正劲。
原文化研究所,以草原文化理论和产业化研究为主攻
三、以草原文化为主题和特色的文化交流影
方向。2005 年 8 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学会”正
响广泛
式成立,作为研究和宣传草原文化的民间团体,组织
全社会学术力量研究草原文化。2009 年 3 月,“内蒙 改革开放以来,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全
42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