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40
理论建设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 40 年
只有 262 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且缺乏开发所需的资金 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这将是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
和实力,导致文化产业增加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的新契机。要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人才建设不能满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 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扩大关联度,形成向演出、传
要。在我区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 媒、会展、节庆、音像等行业全面扩展之势,提升互联网文
只有 3 家,占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 8.3%,低于全国平均 化附加值。充分运用大数据在预测、定位、识别等方面的
水平 9.9 个百分点。而且,我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优势,缩短文化产业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逐步形成
不强,大多数小企业研发不活跃,且知识结构和能力结 一边生产一边研发的文化产业新模式。
构单一的人才居多,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 (四)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文化产
才短缺,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文化企业人才需求不 业“走出去”步伐。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区文化产业的
能有效对接,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与专业培训中心稀 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文化产业也是我区融入和服务
少,缺乏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各类专门性实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力点。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用性人才机制。 充分利用我区内联八省、外接俄蒙,文化资源丰厚,“草
原丝绸之路”历史悠久、辐射面广泛、影响深远等优势,
三、新时代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
(一)加大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培育力度,壮大龙头企 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加强与俄
业。在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方面,自治区已命名 20 个 蒙等毗邻国家的交流合作,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开拓俄蒙
骨干文化企业、70 个重点小微文化企业和 70 个重点文化 两国文化市场,培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进
产业项目,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下一步要深入推进文化与 一步提升我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国
科技融合、与旅游融合、与资本市场对接,推动文化产业融 际影响力。
合发展。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整合并购,实现资源集聚、协 (五)不断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现阶段,文
同发展,培植具有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具有一定规模和较 化产业已和高科技紧密关联,创新性人才成为引领文化
强竞争能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推 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多个省区市都出台了人才
进、调整和促进全区文化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引进政策,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在人才引进
(二)立足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 过程中占据主动,就要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
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内蒙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内 策。下一步,要充分保障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涵,是解决目前文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 通过项目选人、企业育人、政策留人等多种方式,吸引和
供给不足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托草原 聚集一大批高层次文化人才。同时,要加大区内各高校、
文化、昭君文化、蒙元文化、三少民族文化、中蒙俄边贸、 科研机构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全区范围内统一的高
乌兰牧骑、那达慕等各类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以消 层次文化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产业
费需求为导向,推出一批类似《千古马颂》 的文化精品名 创新发展。
作,培育一批叫得响、拿得出的特色文化品牌。呼包鄂等 新时代文化产业肩负着重要的文化担当与使命,
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快的盟市,要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与辐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射作用,阿拉善盟、兴安盟等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薄弱的 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多年来文化产
地区,要采取积极措施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 业发展积累的基础,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不
通道,注重与文化扶贫项目精准对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 断为全区各族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
的市场主体 , 促进全区各盟市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务。
(三)依靠大数据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蓬勃兴起,已形成以呼和浩特为中心 责任编辑:康红波
38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