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32

理论建设 /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度”的开掘变成“性本能”的开掘,这类作品必定迫使文                          途径和方式多发生在娱乐性或消遣性的网络平台;打着
            艺进入一条反理性、反艺术的死胡同。                                 “研究”或“探讨”的幌子,表现出向所谓学术化方向转移

                不难发现,这一思潮常与“去价值化”、“去思想化”                       的架式。比如,有些文章,故意掀起一股“民国热”和“民
            相伴随。有的论者鼓吹文艺创作要“肉身化”、“私语化”、                        国范儿”热;有些演出,大肆调侃和消解历史上的红色文
           “欲望化”,主张将文艺引向对自然人性的张扬和对感官                           艺经典作品;有些小说,把过去的历史处理得浑浑噩噩、

            刺激的渲染;有的作品龌龊不堪,肮脏丑陋,肆意在抽象                          善恶不分、面目可憎;有的影视作品,视角倾斜,美丑翻
           “人性”中撒欢打滚、乐此不疲。这种害人、害己、害艺术                          转,嘲笑英雄、揶揄时代、奚落历史;有些论文,把新中国
            的思潮,我们必须加以戳穿和反对。其实,一切文艺创作                          成立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的所有发展进步一棍子打死。凡
            都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                           此种种,都说明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文艺领域是无
            映生活本质,提炼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                           孔不入的,它消解人们的正确认识,吞噬人们的理想与

            美享受、思想启迪和情感洗礼。作品的好坏,从根本上讲,                         信念。
            是由它反映与展现的精神和灵魂世界的优劣所决定的。
                                                                    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战胜错误思潮
            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让文艺引导人们

            向高尚的道德靠拢,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                              错误文艺思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背
            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景和原因,但归根结底是由于疏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
                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指导造成的。如何克服和抵制错误文艺思潮的侵蚀与影
            的一个变种,它与文艺上“去历史化”、“去主流化”、“去                        响呢?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
            中国化”的倾向密切相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往往是通                           求,那就是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二要

            过文艺作品否认历史规律,否定党的领导,只承认支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两条是习近平总书记
            而否认主流,热衷个别现象而否认事物本质,孤立地表                           给文艺开出的健体强身、抵御各种错误文艺思潮的有效
            现历史中的局部失误而掩盖整体,肆意贬损英雄,抹杀                           良方,也是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然要求。

            先辈功绩,抹杀民族奋斗的历史,消解中国革命的性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和意义。所谓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是一种以更具                           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
            欺骗性、更具隐蔽性形式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它在本                           艺的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和分析了
            质上同历史虚无主义是一样的,只不过改换了手法、改                           文艺领域存在的各种弊端和消极现象,对妨碍社会主义
            换了策略,变得更加晦涩、更擅伪装、更能迷惑人。隐性                          文艺发展繁荣的错误思潮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说“没有

            的历史虚无主义文艺作品,通常是借“翻案”、“反思”或                         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
           “还原”之名,将正面的历史空洞化、黑暗的历史漂白化、                          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
            洁净的历史污秽化。它着意诋毁、任意涂鸦、轻蔑经典,                          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

            在文艺领域造成极坏的影响。                                      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隐性历史虚无主义作品在散布                         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
            错误历史观和价值观方面已呈现出一些特点:议题设置                           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
            得更加广泛,涉及的领域开始向生活底层延伸;手段更                           于精神快乐。文艺创作中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
            为巧妙、含蓄,喜欢以小见大、以偏概全、软中透硬;传播                         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这些分析和




           30  实践·思想理论版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