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3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 理论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清


            和抵制错误文艺思潮



               董学文


              核心要点

                   ● 当前存在的错误文艺思潮大致有两种,即抽象人性论思潮和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 抽象人性论思潮鼓吹文艺创作要“肉身化”、“私语化”、“欲望化”,主张将文艺引向对自然人性的张扬和对
               感官刺激的渲染。这一思潮常与“去价值化”、“去思想化”相伴随。
                   ● 隐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变种,借“翻案”、“反思”或“还原”之名,将正面的历史空洞
               化、黑暗的历史漂白化、洁净的历史污秽化。议题设置得更加广泛,手段更为巧妙,传播途径和方式多发生在娱乐
               性或消遣性的网络平台,表现出向所谓学术化方向转移的架式。
                   ● 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战胜错误思潮,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指针,更是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文艺
               观辨析错误文艺思潮的有力武器。







                进步的文艺思潮是推动文艺健康发展的动力,错误                         会属性中展露的。纯粹的肉体属性,不是人的本质。马
            的文艺思潮是阻挡文艺健康发展的障碍。对于错误文艺                           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思潮,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予以清醒认识,自觉地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批评黑
            加以抵制和批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格尔时还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

            想的指引下,确保我国的文学艺术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                           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鲁迅也说:“文
            进。                                                 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
                                                               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
                当前错误文艺思潮的特点与危害
                                                               出于必然。”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把人的社会性和自

                当前的错误文艺思潮有的是长期存在的顽疾,有的                         然性、观念性和动物性的关系弄颠倒,给文艺赋予纯肉
            是新近变体。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无视价值、善恶不分、行                          体的性质,否定文艺介入社会和人生的功能,这在理论
            为没底线,用劣币来驱逐良币。对这些思潮的影响,须格                          上是站不住脚的。抽象地表现人性和人的价值,离开具
            外加以抵制,绝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具体说来,大                          体的历史境况和社会环境,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致有以下两种:                                            的。抽象人性论,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文艺的常
                抽象人性论思潮。这是文艺上的顽疾,长期受到批                         规症候。它抛却了人性中一切社会、时代、历史的因素,
            评,但至今没有偃旗息鼓,且有泛滥之势。文艺当然可以                          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而孤立地去描写所谓超
            而且应当表现人性。但问题的关键是“何谓人性”,“怎                          阶级、超社会、超历史的人,或把人性还原为动物性与生

            样表现人性”。人性是具体的,其真实本质是在综合的社                          理本能,提倡抽象的“情”、抽象的“爱”,把所谓“人性深


                                                                                                   2018 年第 8 期  29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