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0期
P. 25
壮丽 70 年 奋斗新时代·发展成就篇 / 特别关注
育基地、人文盛景、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
及各类文化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保护建设 办了第二届和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和传承发展,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依托公共文化 是全国唯一两次承办民运会的省区。积极响应总书记
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因地制宜发展乡村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借助承办“十四冬”,
(牧区)游,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帮助 3.3 万建档立卡 大力发展冰雪产业,普及冰雪运动。三是有力助推“一
贫困户实现了增收、4736 人稳定脱贫。四是推动文化服 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自治区与俄罗斯、蒙古、日
务改革创新。2012 年以来,全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 本、美国、意大利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文化交
园等实现了免费开放,推行错时开放和延伸服务,取得 流合作机制,组织开展艺术交流演出、非遗展览展示、
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 民族文化培训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内蒙古的
改革,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人员下 新作为、新发展、新气象。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
移。启动实施“智慧广电”工程,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打 娜荷芽中蒙出版交流工程,积极参与万里茶道国际旅
造覆盖全区、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广播电视网络。我区 游联盟,连续举办了两届阿尔山论坛、三届中蒙博览
被确定为全国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和全国校园足球 会。围绕纪念中蒙、中俄建交 70 周年,在俄蒙开展系
改革试点省区以来,大力实施足球改革行动计划,形成 列文化活动,承办了第四届中蒙俄三国文化旅游部长
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职业足球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推 会议,满洲里成为全国边境旅游试验区和全域旅游示
动足球运动在全区蓬勃发展。 范区。
坚持不懈抓特色、强优势,公共文化影响力 坚持不懈抓保障、促落实,公共文化体制机
日益增强 制日益健全
一是乌兰牧骑成为内蒙古特有的文化符号。从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注重加
1957 年第一支乌兰牧骑成立至今,全区乌兰牧骑发 强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展到 75 支、队员近 3000 人。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 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迎风雪、冒寒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 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步入法治化轨
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道。2000 年 8 月 6 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内
2017 年 11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 蒙古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我区成为全国第一个颁布
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发扬优良传统,扎根 公共图书馆地方性法规的省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 纳入“七五”普法规划,作为自治区人大执法检查的重
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 点,《内蒙古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列入自治区人大立
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全区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团体 法规划。二是综合投入不断加大。自治区将公共文化
自觉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进牧区、进社 服务列入优先保障范围,持续加大投入力度。1952 年,
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厂矿、进边防部队“六进”惠民 全区文化事业财政支出仅有 200 万元,到 2018 年达到
演出活动。“法治乌兰牧骑”“巾帼乌兰牧骑”“铁路 94.3 亿元。三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度重视公共文
乌兰牧骑”等业余乌兰牧骑队伍成为弘扬乌兰牧骑精 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培
神、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新生力量。二 训培养力度,着力打造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
是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品牌。坚持立足优势,传统与 识的公共文化管理和基层服务队伍。推动基层文化队伍
现代相结合,陆续推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1000 多项, 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强大
形成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文化活动 189 项。内 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蒙古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包头鹿城文化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节、赤峰红山文化节、额济纳胡杨节等公共文化品牌的 责任编辑:张 晶
2019 年第 10 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