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2020年理论版09期
P. 13

思想理论版 2020·09



            族的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差异与特性,这使得社会发                             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战略举措。依
            展呈现了活力与精彩。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2014

            那样,在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培养全体社会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法律
            成员对多民族国家基本政治文化价值的认同,是十分                             来保障民族团结”这一重要思想,就是全面依法治国

            必要的。                                                在民族工作领域中的体现。
                                                                   “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
                 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新时代民                              立法。良法是善治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

            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社会基础                                        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我们把一部分为实践证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派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                           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形成了以宪法
            开启了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了解的序幕。在改革                             为核心、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体的民族事务治理

            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市场这                             的法律体系。民族事务治理方面的立法工作,既是民
            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人力、物力与资本在国家范围                             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法律依据本身,也是影响民族团结

            内流动,这种流动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既有少数民                             进步事业的重要关切所在。除了科学立法外,我们还
            族成员向东中部地区流动,也有汉族成员向民族地区                             在各族群众中开展普法教育,增进各族群众的法律意
            流动。当今中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                              识,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期,民族成员的跨区域流动使得区域格局、人口构成、                                民族团结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
            民族分布、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广泛                             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才能保证

            而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上接续前进;凸显
                一些西方族际接触理论研究者认为,接触本身并                           发展与共享要义,才能使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不是克服族际偏见的最有效的工具,有的接触与交往                             基石稳固,增强引领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实现中国梦的

            甚至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甚至引发族际冲突。党和                              号召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使各民族群
            政府在推动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中,通过一揽子政策和                             众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拥护源自文化践行的本能

            措施,力求产生积极的接触效果,如从法律法规上规                             意识;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
            定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体;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才能为民族事务治理的现

            一作为各民族最高的利益,引导各族人民凝聚智慧和                             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了坚实的
            力量,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                            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与法治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础,便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五、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保障新时代民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本文系 2018 年度教育

            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法治基础                                        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责任编辑:李贵文
                                                                                                              1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