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0年理论版09期
P. 11
思想理论版 2020·09
夯实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大基础”
王冬丽 李 睿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一项基础性事业,也是一项 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实现
系统工程。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治基础、经济 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浴血奋战的民
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法治基础,对于大力推进 族独立与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建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党目标与时代要求,把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作为处
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新时代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
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民族纷争的痛苦历
1988 年,费孝通先生在其著名的“泰纳演讲”中, 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
把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为中华民族起源与 纪元。
孕育、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中华民族从自发到自觉 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没有走延续传统
的联合三大历史阶段。在中华民族自在发展的阶段, 社会主义模式的老路,也没有走苏联等原社会主义国
统治者出于维护其政治统治的目的,用历史行动、制 家改旗易帜的邪路,更没有走风靡一时的多元主义
度设计以及史学书写推动了中华民族一体性的发展。 的“新路”,而是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进入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 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对民族
阶段。民族政策与民族话语曾经是不同政治力量进 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既有举旗定向择路的顶层设计
行斗争与角逐的一个重要场域。不同的政治力量,如 与战略谋划,如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展示了基于其党派理念的 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从全局与战略的高度认识民族工
话语建构,以孙中山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 作,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把握民族
“五族共和”的理念与“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但都 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政策尺度;也有立足基层的实事求
未能实现领导与团结中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 是与脚踏实地,如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解放的时代目标。真正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 把“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
性和不可分割性进行深入的理论建构与坚决有力的 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诚”作为衡量民
行动维护的则只有中国共产党。 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民族独立与解放作为 部作风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
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 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