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实践党教版12期.indd
P. 56
SJDDJYB
SJDDJYB 法律政策法律政策
「 以案说法 」
发朋友圈谩骂或构成名誉侵权
案例小故事:
柳琳和刘洋是微信好友。一天,刘洋发了一
条朋友圈称柳琳破坏了别人家庭,同时配了柳琳
的照片。柳琳看到后,要求其删除朋友圈,并赔
礼道歉、赔偿损失,但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柳
琳于是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洋的行为
构成名誉侵权,判决其立即删除微信朋友圈中针
对柳琳的不当言论,并赔偿柳琳精神损害抚慰金
1000 元,同时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道歉声明。
为人存在实际恶意;受害者应为特定的人,不管是
专家提醒: 指名道姓,还是含沙射影,只要能够确定被侵害对
如今的朋友圈“身兼数职”,除了是社交平台外, 象;侵权行为给受害人名誉造成严重损害,使受害
还成为人们发泄个人情绪的“出气筒”。但在朋友 人精神和心灵遭受创伤,尤其是公众对其社会评价
圈发布言论也要“三思后行”,否则会侵权。客观上 降低。所以只要在朋友圈发布不实消息,能够对应
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传播损害他人名誉的虚 上当事人,造成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就构成了
假言辞,并为第三人知悉;从主观过错方面来看,行 侵犯名誉权。■
小心收藏品交易陷阱
案例小故事:
2018 年,宋大妈接到陌生电话,“请问您有
藏品要出售吗?我们可以帮您找到买家。”对方
自称小方,是文化投资公司的业务员。恰巧宋大 专家提醒:
妈有不少收藏品,于是给小方发送了藏品照片。 不少老年人喜欢收藏古玩字画、邮票钱币等物
一个月后,小方安排宋大妈和买家见面,对方报 品,期待有“发财”的机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
价 247 万元,但成交的前提是提供字画的鉴定证 种心理,或以高价收购藏品为理由吸引收藏爱好者
书。宋大妈觉得自己走了运,小方的公司就能办 上钩,骗取藏品鉴定费;或以领取小礼品为幌子,
理该证书,需要一万五千元的鉴定费用,宋大妈 以假货冒充价值高昂的收藏品。谨防老年人遭遇
交费后满意离开。没几天,宋大妈就拿到了鉴定 “收藏品”骗局,须记住以下 7 点:1. 打好防骗预防
证书,可字画交易却没有后续。心急如焚的宋大 针;2. 子女多关心老人;3. 把钱存银行并由子女设置
妈匆忙赶到公司,才发现那里早已人去楼空。后 密码;4. 不要贪小便宜;5. 谨慎核实公司资质;6. 理
经查明,所谓的“高价收购”,不过是骗子自导自 性收藏辨价值;7. 拒绝推销莫轻信。■
演的一场骗局。 (漫画 / 实践杂志社 兴 安)
54
54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