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7期
P. 33

民族理论与政策                                                                                    思想理论版 2020·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民族事务治理过程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保障  区域自治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加强对民族政  传承保护和创新交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
 的每个环节。   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严密                               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

 要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的理念,各级党委政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  的民族法治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扩  文化的认同。
 府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  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是民族地区政治体制  大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和对象的覆盖面,规范工作程  要对各民族和各地区的多元文化充分尊重,从

 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  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民族事务治  序,建立各方面协调配合、自查督查相结合、重在平  中汲取营养。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有
 自部署,高位推动,带头开展调研、带头谋划部署、  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时抓在平常的长效机制,把法律的精神真正落到实  意义的地方性知识和生存性智慧,这些多元文化是

 带头督促推动落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  处。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璀璨的中华民族文
 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事务治理新  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举,是                化的具体体现,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格局。  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国一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主线                   是各民族政治认同的重要资源,能够为铸牢中华民
 基本政治制度。70 多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                                       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核心  治制度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  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抓手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事务治理的最终目  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  梦”的重要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

 标。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  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  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
 包括民族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  自治制度的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  容,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又是民
 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  牢。  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            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要处理好统一和自  十九大报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要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  治的关系。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  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共  法,全面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法律面

 民族都不能少。  的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       前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大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  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  力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各族群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
 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  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  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  身权益、依法解决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能力;加

 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  地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  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强对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
 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  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  查,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

 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就  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  纷;对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
 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将民族事务  主流文化建设和构筑精神高地的作用,以价值认同  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  治理自觉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当中,把依法行使民  为核心,从根本上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  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护;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调整产  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  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任重

 业结构,升级技术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  相统一。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在享有民族区域自治  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019 年 9 月  而道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环  赋予的权利同时,更应该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  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增强“四个意识”,
 境出发,针对每个民族的特点、每个区域的生态环  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出,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进民族事

 境适应性来搞好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  要健全民族法治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  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  自治法。建立健全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具  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安全感。  体规定,建立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民族  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                                         责任编辑:李贵文
 30                                                                                                         3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