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第3期
P. 57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思想理论版 2020·03



 高校思政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思潮  征,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一定思想观点和文化观念及其                     生成长发展的积极内容,分析和驳斥各种消极负面内

          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社会层面体现出来而形成                             容,进行开放发展式教育。
          的。社会思潮的斗争往往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下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从教学
 颜  茵     激烈地呈现出来。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新兴的社                           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思政课话语力

          会阶层基本成形,社会思潮有了现实的社会基础。互联                             度,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抵御各
          网的兴起和普及,使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阵地从传统媒                             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和渗透。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  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如果某种社会思潮能够代表  体转到了网络,社会思潮出现的频率更高,传播的速度  针对社会思潮发展的新特征选择调整教学模式,不仅要
 问题,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交  人们的利益诉求,体现利益主体发展需要的物质利益,  更快,相互间的斗争也更加直接。  有教育者的视角,还要有受教育者的视角,以富于时代

 锋交流与交融。一些思潮的出现,深刻影响和困扰着人  那么这种社会思潮就会得到广泛的接纳认同。反之,如            气息的人生和社会问题去吸引学生,以项目式、演讲式、
 们,尤其是年轻一代。这些思潮容易误导青年、混淆视  果不能反映人们利益诉求,甚至制约和阻碍人们物质需  高校思想政治课要有效发声和回应各  对话式、讨论式等复合教学模式比较分析各种社会思潮
 听,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因此,归纳总  求满足的社会思潮,必然为人们所拒斥和批判。与人们  种思潮       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

 结社会思潮发展中出现的新特征并积极应对,具有重要  的需求相关联,新时代社会思潮的发展呈现出现实化的            专题设计教学内容,积极回应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把
 理论和现实意义。  特点。只有关注利益主体的现实利益,重视特定阶层、  面对来势汹涌的社会思潮,何以争锋?其关涉的     学生最关注、最有疑惑的问题摆出来,对教学内容进行

 阶级、群体的现实利益,反映特定阶层的政治、经济、文  是 “抢人”“抢夺青年人”的价值预设,其实质在于“培         专题化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感悟原汁原味的马
 社会思潮呈现的新特点  化诉求与利益,才能获取相应受众的支持,才能使其思  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不同立场。立足高校思想政  克思主义,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分
 想理论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从而完成社会  治理论课的性质与定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我国各项改革  意识—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的转换,最终影响国家政策  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  第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纵深推进,经济稳定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对外开放  的制定与实施,这是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要求。  道”,建设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立德树人的  科研成果是教学内容的奠基石,教学内容是科研成果的

 程度加深,国内国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碰撞交锋  三是社会思潮传播的网状化。随着新技术的出现,  关键课程是应对各种思潮影响的路径所在。对此,高校  检验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备研究思潮的能力,在研
 日益频繁。作为社会发展现实状况的反映,各种思潮此  不论是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都告别了单一化的直线  思政课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有效发声和回应各种  究基础上分析、评介各种社会思潮,容易引起学生的共

 起彼伏,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式传播方式,而呈现出复合网状化的新趋势。社会思潮  思潮。                  鸣。同时,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也会证实教师对社会思潮
 一是社会思潮发展的多样化。社会思潮是指“社  传播也以此呈现网状化的发展趋势。从人际传播看,社  第一,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根  的研究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能否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

 会变革时期(在社会心理演化的基础上),由一定思想理  会思潮的传播者直接使用语言、动作与群众进行交流与  据社会思潮变动发展的多样化特点,首先,需要转变传  困扰、能否真正厘清各种社会思想的本质特征。只有做
 论引领,反映社会变革发展道路诉求,影响面很广的思  沟通。从大众传播看,社会思潮也是复合性地选择使用  统的知识本位教学观念,注重方法引导,强调情感认同,  到教学科研协调一致,才可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
 想观念或倾向”。社会变革是社会思潮产生的必要条件。  图书、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方式。正是新  引导、唤醒、激发和培育年轻学生学会判断、辨析各种思  教学水平,拨开迷雾,讲清、讲透各种社会思潮的错误本

 在社会变革中,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各种利益关系发生  媒体技术的大容量、快速度、超文本、即时互动的特点,  潮,自觉抵制其影响。其次,强调人文关怀,树立以学生  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重大变化,不同阶级、阶层和相关利益群体从自身出发,  使得社会思潮的传播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全  为本的教学理念。社会思潮俘获人心的根本途径就是  值观。其次,要加强自我学习。思政课说到底是要“以

 对社会变革中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感情倾向和价值追  面整合和网状化的对接。  强调特定群体的价值诉求和情感体验。树立和落实以  情动人、以事实征服人”,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
 求进行取舍,形成了对社会变革中发展道路诉求的不同  四是社会思潮发展的斗争化。社会思潮的斗争指  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诉  养,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积累,是确保其运用马
 认识、理解甚至斗争的各种思想观和倾向,呈现出多样  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对社会变革发展道路不同诉  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既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克思主义理论解析各种社会思潮的前提。

 化的发展特征。据有关学者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影  求的对立与冲突。革命的、积极的、进步的社会思潮与  也是清除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的根本要求。最后,  (摘编自《人民论坛》2019 年 32 期,作者系贵州大
 响中国社会的各种社会思潮多达 30 余种。  反动的、消极的、落后的社会思潮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变  确立开放发展的教育观念。思政课教学要与时俱进,不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二是社会思潮发展的现实化。社会思潮反映了一  革的重要动力。社会思潮实质上是社会文化意识的表  断调整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与方法,吸纳各种有利于学                     责任编辑:李贵文
 54                                                                                                         5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