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实践理论版12期.indd
P. 31

特别关注 /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 特别关注


 55.3%,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  境卫生综合整治、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等,使广                 终坚持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要使命搭班子、强队伍、建
 热情。择优筛选 22 名在脱贫攻坚  大党员干部在联户帮扶中锤炼了党性、陶冶了情操,也                 组织,压实核心责任,推动中心工作进步进位。着力实施
 一线事迹突出的干部进行表彰宣  推动了党风政风民风好转和党群干群关系改善。                       基层支部“领头雁工程”“富民党建”工程,一大批敢担当、
 传,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  (三) 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创新实施“党建 + 产业”               善作为的干部进入乡镇班子,优秀能人党员进入村“两
 先进的浓厚氛围。  扶贫模式,整合财政、发改、农业、扶贫等部门党组织资                         委”班子,并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引领发
 (五)抓导向、抓主体,提升群  源,以甜菜、生猪、金鸡、中药、野果五个成熟的特色产业                  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
 众内驱力。一是创新治理模式。  为依托,使全县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措                    雁”。
 在贫困村成立扶贫理事会,从公益  施全覆盖。实施“党建 + 园区”模式,开工建设各类脱                    (三)提升组织力促脱贫攻坚,党员带动是关键。林
 岗位设定、补助标准制定到绩效考  贫产业园区 12 处,分别成立园区党支部,重点培育 5 个              西县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核评定都通过理事会实行自我管  高标准产业园区,共带动贫困人口 2035 户、4679 人,实             针对贫困村普遍存在队伍老化、青黄不接、教育管理难
 理。二是注重志智双扶。倡导劳  现年人均增收 1500 元以上。                            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农村基层党员来源渠道,鼓励党员
 有所获、多劳多得,采取生产奖补、  (四)  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扎实推进农牧业                    带头发家致富做示范,主动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在脱
 劳务补助等方式鼓励贫困人口通  “3661”、“5531”工程,强力实施“百企万户”工程,切实             贫攻坚主战场处处能看到党员的身影、听到党员的声
 过主动参与生产经营、参加劳动、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重点扶持内蒙古佰惠生股份有限公                   音、见到党员的作为。
 资产入股等形式获得稳定收入,变  司、德青源金鸡养殖等 5 家龙头企业,使 8687 户、16573             (四)提升组织力促脱贫攻坚,干部帮扶是重点。林
 共融、共享共赢、创新机制、引领发展”的原则,将党建工  “单向给予”为“劳动所得”。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设  名贫困人口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 4 个方  西县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充分凝聚各方力量、
 作作为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以“党建链”  置绿化、保洁、管护等扶贫公益岗 1845 个,年人均增收  面收入,户均年增收 2500 元以上。建成县级电子商务  整合各类资源,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狠抓
 引领带动“产业链”“工作链”“服务链”“治理链”“生  1800 元。三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设立乡风文明养成  服务中心 1 个、乡(镇)电商服务站 9 个、村级电商服务  扶贫一线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选派干部
 态链”。全县共组建各类党建联合体 44 个联合体 15 个,  奖补基金,用于奖励勤劳脱贫、尊贤和睦、公德孝道、文明  点 103 个,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568 户 1568  人才队伍,实行“日考勤、周记实、月考绩”的常态化督
 为全县脱贫攻坚凝聚强大引领合力。二是充分发挥党  生活的家庭,同时对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  人脱贫增收。   查问责机制,建立了正向激励和反向惩处的激励约束机
 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政治优先,两年来在致富能手、返  进行提醒和教育。  (五)奠定了乡村振兴基础。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实  制,推动干部队伍以“绣花”功夫抓扶贫,形成了全社会
 乡创业人员、复转军人中共发展年轻党员 176 名。在脱  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 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和原则     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大扶贫格局。
 二、主要成效
 贫攻坚一线设置党员先锋岗、示范岗 632 个,党员责任  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计划和行动之中,在产业扶贫、就          (五)提升组织力促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是核心。林
 区 495 个,除村干部外,有 459 名普通农民党员直接参  林西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紧紧围绕脱贫攻  业扶贫、易地搬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既考虑各地  西县在脱贫攻坚中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与帮扶贫困户,确保党员帮扶无死角。三是扩大基层民  坚总体部署,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放大组  实现短期脱贫目标的需要,也考虑产业发展的资源、技  性、创造性,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对贫困
 主。全面推行“5321”工作法、村财民理乡代管、财务监  织资源优势等组织手段,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  术和市场条件、移民生计的长期安排、扶贫措施的环境  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引导贫困群众树
 督和“三务”公开,在贫困户识别、帮扶、退出各环节充分  成效。  友好和建设乡风文明社区文化的需要,提高了脱贫的质   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脱贫的决心和
 发扬民主、全程公开透明。  (一)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把提升基层党组  量和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干劲。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创造干事创业的途径和载
 (四)抓队伍、抓考核,提升发展推动力。一是按需派  织组织力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注重发挥基层         体,使贫困群众在政策带动、组织引领和干部帮扶下,主
               三、经验启示
 干部。根据贫困村实际,从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干部中选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         动参与脱贫项目、谋划脱贫产业,恢复自身造血功能。
 派 459 人,组建 103 个驻村工作队,任命 103 名第一书记,  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最终实现  通过对林西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引领脱贫攻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阶段,是实现
 全县 107 个单位 2314 名干部帮扶联系贫困人口全覆盖。  了抓党建促脱贫“双推进”“深融合”。全县先后打造农  坚的做法和经验的深入思考,有以下几点启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行之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二是严格管理考核。制定脱贫攻坚工作下乡驻村工作队  村党建示范点 28 个,融合党建精品示范点 5 个、市级示  (一)提升组织力促脱贫攻坚,组织领导是保证。林  征程上,林西县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日常管理与考评办法,配套建立“六项机制”,形成“一述  范点 10 个、县级示范点 8 个,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筑牢  西县在推动工作中,提出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组织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
 职、两测评、四联考”考评体系。先后召回驻村干部 12 人,  了脱贫攻坚的“一线堡垒”。  体系、队伍体系、服务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等“六大  组织工作路线,以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作风优良的干
 问责 7 人,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3 人,约谈 22 人;向上级主  (二)改进了党员干部作风。通过“四级联动”工作  体系”,着力筑牢脱贫攻坚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  部队伍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断深入,为打造祖国
 管部门通报条管单位 3 次。三是强化正向激励。注重在  机制,全县 100 多个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 4000 余  障、基础保障。同时,又针对每个体系分别提出了具体推  北疆亮丽风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
 脱贫攻坚一线发现、培养、锻炼干部,2017 年以来 94 名  名党员与 10484 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走村到户走访  进措施,为提升组织力促脱贫攻坚描绘出清晰脉络。  奋斗。
 被提拔干部中有 52 名来自脱贫攻坚一线,占提拔比例的  帮扶困难群众、与农村党员共过组织生活、参与农村环  (二)提升组织力促脱贫攻坚,建强班子是前提。始              责任编辑:王  丹


 28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 年第 12 期  29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