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实践》立论版2018年5期
P. 56

文化彩虹 /    哲思漫笔
















                                       守望精神经典的天空


                                                          欧阳辉




                 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一部部经典宛如点点繁星,                        本,多则二三十本。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经典的态
             照亮世界各民族的精神世界,指引人们前行的航程。                           度:“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
                 经典承载历史、支撑精神、传承价值、引领未来。                        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至高的经典首推马克思主义                           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需要‘本
             著作。回顾党史,不难发现,97 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                        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正是
             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个重要原因                          有了这样的态度,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真经”来念、作“看家本领”来                          大众化,有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不断胜利。
             修。                                                    党员干部学习经典,既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                        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方法,揭示了                           更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识其当今价值和
             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                          时代意义,透过精神经典看经典精神。“在头脑里搞建
             具”,指导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                          设”不是一件易事。古人云:“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
             鲜明的实践品格,面向现实,关切时代,不仅致力于“解                         知其所以然也。”怎样学习经典,考量的是一种态度,探
             释世界”,而且致力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具有                          究的是一种方法,追寻的是一种精神。对待马克思主
             深厚的人民情怀,以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为追                          义既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抱有实用主义
             求,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                           的心理。那种削足适履、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的真理性、科学性、                         家的语录来说话,不顾自身实际生搬硬套、企图从经典
             实践性和人民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                          著作中寻章摘句解决现实问题的做法,不是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既                          义;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修饰门面的工具,对马克
             是“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又是“黎明时鸣唱的雄鸡”。                        思主义随意裁剪、凭主观臆断任意演绎、为我所取的倾
             这也是其著作能够成为经典的缘由。                                  向,也不是马克思主义。
                 学经典、用经典,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部《共                            经典所以谓之经典,不在于文本呈现的修辞华丽、
             产党宣言》,毛泽东喜欢读、用心读、反复读,阅读次数                         文字技巧,而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磁性、理论引力。马克
             超过 100 遍,对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几乎全能背下来。                       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
             1932 年 4 月,红军攻打漳州时收集到《反杜林论》《两                     是党员干部开拓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守望精神经
             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经典著作,毛泽东如获至                         典的天空,就能从感性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性世界
             宝。长征途中,他患着病、挨着饿,却躺在担架上啃着这                         的“海洋”,找到进入未知世界的方式,开启人类社会美
             几本来之不易的宝贝,还不停地圈画。新中国成立后,                          好的明天。
             他不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批常读的经典著作,少则几                                                        责任编辑:祁  敏


           54  实践·思想理论版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