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实践》立论版2018年6期
P. 54
文化彩虹 /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
群众文化的坚实阵地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简称“内蒙古群艺馆”)建 创新拓展阵地服务。通过阵地服务的拓展创新,促
于 1956 年,其主要职能有:组织开展面向全区的示范性 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内蒙古群艺馆在给群众
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向社会免费开放,提供各种健康有益 提供场地服务开展活动的同时,还面向普通群众开设各
的公共文化服务;指导、辅导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开展群 类专业讲座和培训班,举办各类展览。全年接待参观、活
众文化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收集、整理、 动的群众约 10 万人(次),还多次组织队伍到社区、军营、
研究、开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理论 敬老院进行辅导、演出。为满足群众需求,经过精心谋划,
研究,编辑出版群众文化刊物;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 内蒙古群艺馆创办了“周末沙龙”,每周末都有舞蹈、摄
乌兰牧骑在这里孕育。乌兰牧骑从上世纪五六十 影、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门类的沙龙、讲座向社会免费
年代到今天,一直是内蒙古的一张闪亮名片。但很少 开放。做到了馆内阵地活动形式多样,社会影响扩大,群
有人知道,乌兰牧骑的诞生和内蒙古群艺馆息息相关。 众满意度提高。
1957 年,当时的内蒙古文化局为解决边疆牧区开展群 业余文艺社团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业余文艺社团
众文化工作的难题,邀请当时内蒙古群艺馆馆长于春 的作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现有近 20 个团
斋、《鸿嘎鲁》主编达瓦敖斯尔、《鸿雁》主编刘英男和 队在内蒙古群艺馆进行活动,每年参加各类活动的群众
图布新等人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根据自治区牧民分 近 4 万人次。16 个馆办团队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近百场,
散、流动的特点,提出建立一支既能表演小型文艺节目 其中,阳光合唱团代表全区在第十六届“永远的辉煌”全
又能为牧民提供多样化文化服务的基层流动文化宣传 国中老年合唱节上获得金奖,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在该项
队——乌兰牧骑。内蒙古文化局根据这个方案,将乌 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兰牧骑的试点选择在苏尼特右旗,并由该馆的达瓦敖 送文化到基层。该馆注重开展走出去服务社会的
斯尔、刘英男同志任试点小组组长,该馆的于春斋、图 工作,每年组织小分队到部队、敬老院、农村牧区进行慰
布新、张敏先后参加了试点工作。在乌兰牧骑成为专 问演出和辅导400余场(次)。过去该馆举办的各类展览,
业文艺团体以前,内蒙古群艺馆一直承担着其培训、辅 基本是在本馆展厅展出一段时间就入库,社会影响有限。
导工作。可以说,内蒙古群艺馆孕育了我国文艺战线 近年来,该馆拓展工作思路,将优秀展品主动推向社会巡
的这面红旗。 展。如“黄河流域九省区艺术摄影优秀作品展”在自治
发挥群众文化龙头作用。多年来,内蒙古群艺馆通 区党政会议中心、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大学、北京军区
过对基层文化馆站工作人员的高层次培训带动了全区 给水团等 7 个单位展览,受到了社会关注和好评。
公共文化队伍的提升。群艺馆多次举办包括声乐、舞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内蒙古群艺馆
摄影创作、蒙古语曲艺创作等内容的培训班,培训盟市、 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
旗县文化馆业务骨干。通过组织全区性的大型示范性 回信的精神,充分发挥内蒙古群艺馆在全区五级文化网
群众文化活动来促进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提升,如与包 络的龙头作用和引领作用,为繁荣我区群众文化事业作
头市文化局等单位合作筹划、承办了全区广场舞大赛。 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以及自治区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对群众性广场舞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供稿)
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张 晶
52 实践·思想理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