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1期
P. 40

SJDDJYB 深度解读



             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功能低效化趋                         复能力,通过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的办法,让生态休养生
             势加剧,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                         息。要重点实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上的青
             78%。全国湿地面积近年来每年减少约 510 万亩,900                    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脉、祁连山脉、大小
             多种脊椎动物、3700 多种高等植物生存受到威胁。加                       兴安岭和长白山、南岭山地地区、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内
             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已                         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滇桂黔喀斯特地区
             刻不容缓。                                            等生态修复工程。
                 第二,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
             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全面划定城镇空间、农业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                         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
             民对环境质量与健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生态                         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将开发强度管控和控制
             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                         线落地上图。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全面完成全国生
             水、享有良好生态环境抱有更高期待,生态环境在群众                         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定期发布生态保护红线信
             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然而,我国优质生态                         息。将国家重要生态系统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建设三江
             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期盼相比                         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一批国家公园。划定城
             有较大差距,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镇开发边界,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科学确定城镇开
             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                          发强度,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与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矛                              第三,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
             盾,任务十分艰巨紧迫。只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
             才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防治。要扎实推进荒山荒地造林,宜林则林、宜湿则湿,
             美好生活需要。                                          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工矿废弃地、闲置土地、荒山荒坡、
                 第三,这是更好地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客观需要。                      污染土地以及其他不适宜耕作的土地等开展绿化造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                         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推进荒
             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使环境治理和生                         漠化、石漠化治理,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防沙治
             态保护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多                         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积极开展生态
             样性、整体性及其内在规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恢复
             对陆地海洋、山地平原、上中下游、地上地下进行整体保                        湿地生态功能。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建设绿道绿廊,使
             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                        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
             修复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和持久生产力,给自然留下更                             第四,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
             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
             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伐。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
                                                              衡制度,加大退牧还草力度,保护治理草原生态系统。
              4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主要有哪些 ?                             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加森
                                                              林面积和蓄积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功能,加强森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                       保护。
             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大生态系                             第五,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
             统保护力度,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                         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坚持最严格的
             质生态产品的重大举措。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系统保护                         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在重金属污染区、
             的重点主要有以下 5 个方面。                                  地下水漏斗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扩大轮作休耕试点。
                 第一,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                       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全面提升
             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
             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坚持保护优先、                         务功能。■
             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                                                     (责任编辑 / 高旭天)
             38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