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4期
P. 63

思想理论版 2020·04








                 弘扬草原文化



                 是农牧区教育的时代使命






                           ——评鲍晓艳专著《农牧区教育改革与草原文化传承》


                  白维军








                    农牧区的教育改革,既要适应时代改革创                          的新起点,通过父母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 ,  自
                新步伐,也要不遗余力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然有效地保持草原文化的延续性,强化草原文
                在农牧区教育改革过程中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                            化弘扬的有效性。再次 , 把社会作为弘扬草原

                展草原文化,是民族教育的使命所在。                               文化的大课堂,作为对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强化
                   《农牧区教育改革与草原文化传承》是以内                          和补充,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总之,弘

                蒙古农牧区学校教育发展实际状况为切入点,                            扬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地区农牧区学校教育的职
                通过实证调研,结合农牧区教育改革的历史进                            责和使命。
                程和发展现状,在总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本书以新颖的选题和独特的视角、方法研

                基础上,揭示了农牧区教育在改革发展过程中                            究了农牧区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草原文化发展传
                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农牧区教育改革与草原文                            承,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教育学科理论

                化传承的现状和途径,并进一步探讨草原文化                            体系和研究领域,而且对促进内蒙古农牧区教
                与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了草原文化传承的家庭、                           育改革和草原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

                学校、社会教育途径。首先 , 把农牧区学校作                          意义。同时,对政府提高农牧区教育整体水平
                为弘扬草原文化的主阵地 , 通过各种方式和手                          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制定和完善内蒙古文化

                段让学生了解、熟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  感受                         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淳厚民风和崇高气节,将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
                草原文化及其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                            士生导师)

                神品格。其次 , 把家庭教育作为弘扬草原文化                                                     责任编辑:李贵文





                                                                                                              61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