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8期
P. 30
特别关注 / 壮丽 70 年 奋斗新时代·民生篇
棚改圆了安居梦
本刊记者 王 丹
2014 年 1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第 收补偿工作手册》等相关政策。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由
一站就来到了兴安盟阿尔山市。他在看望住在棚户区的 主要领导挂帅,成立棚户区搬迁改造领导小组,从全市
林业困难职工郭永财时亲切地说: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 各单位抽调 700 余名干部与包片居民代表组成 25 个党
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总书记还叮嘱当地干 支部,深入居民家中做政策解读、思想疏导,逐步化解征
部加快棚户区改造,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收难题。提出了多项符合居民意愿、切合实际的安置补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坚定了阿尔山市改造 偿方法,充分考虑林区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充分照顾
棚户区的信心和决心。五年来,阿尔山市把棚户区改造 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真正让
作为“天字号”民生工程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不断加快 拆迁居民 “忧居变宜居”。
棚户区改造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住房的迫切需 “板夹泥”是阿尔山当地居民对过去林业棚户区自
求,让他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 建房的形象称呼。林业职工周长河就是从“板夹泥”搬
阿尔山市地处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有广袤的森林、 进充满异域风情的棚改新区圣泉小区的。圣泉小区有
辽阔的草原、丰富的火山地质地貌、神奇的矿泉等自然资 27 栋现代化标准楼房,已有 697 户棚改居民回迁。
源。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这里一直是我国重要 记者走进周长河的家,60 多平方米的房间结构合
的木材供应地,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 理、窗明几净,各色家电一应俱全,窗台上摆满了盆花。
林区经济转型和全面禁伐,这个国有老林区陷入了森林 说起新旧住房的变化,周长河老两口抑制不住内心的激
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长期积存下来的大 动:“我们原来住的‘板夹泥’冬天不抗风不保温,那时冬
面积林业棚户区,成为阿尔山沉重的民生包袱。 天也冷,天不亮就得起来生火。晚上火熄了,冻得都得用
2009 年以前,阿尔山市棚户区近 17000 户、110 万 棉被捂着脸睡觉。”“现在的新楼房又暖和又亮堂,冬天
平方米,约占全市房屋总量的 70%。房屋质量差、居住 供暖的温度能达到二十六七度呢!”“我们小区环境特
环境低劣、安全隐患大、配套设施不齐全不仅是林区群众 别好,社区有活动中心,晚上出去散散步、跳跳舞,过得别
的最大痛处,也成为阿尔山市委、政府最为忧心的头等民 提多美了!”老两口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对记者说。
生大事。 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阿尔山市进行
为了让林区百姓告别低矮破旧的平房,住上温暖明 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资金是最大难题。为此,阿尔山市
亮的楼房,彻底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阿 多措并举、多方筹措,畅通政银合作融资渠道,通过“争
尔山市委从 2009 年起开始实施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 取上级补一块、通过银行贷一块、出台政策免一块”,多渠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 2013 年末,全市已完成棚 道确保棚改资金充足到位。2014 年至今,阿尔山市累计
户区改造 7300 户、48 万平方米。 融资 40 亿元投入棚户区改造,改造房屋 10200 户、65
2014 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林区棚改作出殷切嘱托 万平方米,基本完成阿尔山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覆盖
之后,阿尔山召开了全市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掀起了新 面最广的“头号民生工程”。
一轮的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热潮。 与此同时,阿尔山市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新建了 4
在新一轮棚改中,阿尔山市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 处居民广场,城区亮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垃圾处理率分
导运作,严格依法依规、严明组织纪律,出台了《阿尔山 别达到 97%、98% 和 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0 平
市棚户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搬迁改造征 方米,彻底解决了棚户区居民取暖难、吃水难、行路难等
28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