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46
SJDDJYB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奋斗在一线
杜文义:
村支书的“富民初心”
文丨马 刚
53 岁的杜文义,颇具传奇色彩。他经历过 6 次“两
委”换届选举,每次都是全票当选村主任或村支书;在他
的带领下,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农民年
人均纯收入达 3 万元,居全旗 196 个嘎查村之首;他还
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
进个人”“扎赉特旗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又凭借一技之长给合作社打
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是杜文义的“初心”。五道河子 工,日子逐渐有了起色。记者入户采访孙长喜时,他高
村曾以“穷”闻名于十里八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等原 兴地说:“多亏了合作社,让我每年都有 5 万多元的固定
因,2012 年之前,全村 420 户农民有三分之二以上处于 收入。现在我们一家三口住上了明亮的砖瓦房,还攒下
贫困线以下。 了 10 多万,这日子是越过越美了!”
2012 年 7 月,杜文义当选为村支书后,第一件事就 经济上翻了身的孙长喜一家,是五道河子村 420 户
是成立扎赉特旗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以多种形式 农民的缩影。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杜文义和村“两委”
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五道河子村的贫困与落后。同时,他 班子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引领土地开发整理、引领
带领村“两委”班子,下大力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 农村电商、引领村企联建等措施,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
了 5000 亩“旱改水”有机水稻种植项目。6 年间,合作 家一户封闭式生产经营的小圈子,实现了农牧民群众持
社采取种粮大户入股分红、高价流转耕地、聘用剩余劳力 续增收。2017 年底,五道河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3 万元,
打工等方式,形成“抱团取暖”效应,助力农牧民持续增 是 2012 年以前的 10 倍。
收。2016 年以来,五道河子村 300 户入社农民每年增 杜文义介绍,目前五道河子村仅剩 13 户建档立卡
收 2000 余万元。 贫困户,村党支部正在采取产业带动、政策兜底等措施,
五道河子村农民孙长喜,妻子长年患病,经济条件很 确保今年年底前实现“人脱贫、村摘帽”。■
差,连地都种不起。2013 年,孙长喜把 28 亩耕地流转给 (作者单位:兴安日报社)
石卫东:
让“土瓜”变“金瓜”
文丨何志中
走进包头市九原区永丰村,一片片试验田尽收眼底,
改良 2 号南瓜、蜜冠南瓜、金丝利南瓜……“你们来得晚了,
南瓜都被装走喽。”和我们说话的中年男子,就是靠出色的
南瓜种植技术被誉为“南瓜大王”的石卫东。 印象。高中毕业后,石卫东回家务农,经过多次尝试与失
过去,永丰村因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销路不畅,导致 败后,他看准了当地无人种植的南瓜。“通过试种,4 亩地
贫困多年,家乡的贫穷落后从小就给石卫东留下了深刻的 竟然卖了 1.2 万元,感觉一下子就有了干劲儿。”石卫东说。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