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1期
P. 3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 / 理论建设
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 21%,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农牧业 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
现代化稳步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绿色 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事业与
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占据全国 1/3 以上,居全国首位,农 产业并举,特色与品牌双赢,保护与创新共同发展的
畜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内蒙古由牧业大区向强区迈 原则,文化呈现欣欣向荣繁荣景象。坚持不懈用中
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1.2%。 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促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呼包鄂地区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全
东部城市实现跨越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区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科 下,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推动基本公共
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
的重大成果,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
至目前,全区共有文化馆、群艺馆 118 个,公共图书
民族团结生命线更加牢固
馆 116 个,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各民族大团结不仅是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 1038 个、10733 个,草原(农家)书屋 11275 家,公
基石,更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014 年,习近平总 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优秀传统
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民族团结工作给予充分肯 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草原文化的
定,并要求内蒙古“守望相助”“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 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有力提升;理论创新有力推
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进,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新型智库建设和文化
精心做好民族工作”。自治区党委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 软实力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
彻落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 形成了以文艺演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娱乐、
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进,把“八个坚持”的 文化会展、文物复仿制品和工艺品、动漫等为主体的
要求切实贯彻到民族工作全过程,体现到民族工作各方 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
面,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民 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五年前的
族工作正确方向,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 1.39% 提高到 2016 年的 2.82% ;文化体制改革扎
治保障。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在 实推进,媒体融合全面提速;文化“走出去”战略深
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针对少数民族 入推进,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
和民族聚居地区实际,采取一系列差别化政策,有效促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
民生活基本实现了从大面积贫困到总体小康的跨越,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不断推进民族交往、 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交流和交融,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切 根本立场。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殷切
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各民族水乳交融。深入 叮嘱内蒙古的广大党员干部:“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
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国民 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
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 素。”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 牢固树立以
建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民生底线 , 坚持不懈保
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 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
思想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公平惠及全区各族人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
更加牢固。 断增强。2016 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达到 32975
元、11609 元,分别比五年前提升 42.4%、52.5%。城
文化强区建设成果丰硕
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32.2 平方米、27.4 平方米,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内蒙古 分别比五年前提升 5.9%、7.9%。坚持把脱贫攻坚作
2018 年第 1 期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