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14
特别关注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177.5%,旗县区 5.16 亿元、增长 159.3%)。2018 年,中 和“2017 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3 轮扶贫对象核查动
央和自治区已下达我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15.5 亿元,较 态调整工作,进一步摸清了贫困人口的底数,做到了精
去年增长 22.1% ;市本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7 亿 准识别。在大排查大整治中,对全市 13.5 万贫困人口进
元,比上年度增长 30%。积极创新扶贫资金筹措方式, 行重新摸排,并把偏远地区和“两非”地区贫困人口及时
搭建了市级扶贫投融资平台,在全区率先成立扶贫开发 纳入进来,彻底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动态搞好建档立卡
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自治区首家扶贫融资担保平台,目 工作,确保不错进一户、不漏评一人。
前,已达成意向融资14亿元(已经发放5.92亿元)。另外,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扶贫。 根据《赤峰市“十三五”
我们还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等方式, 产业扶贫规划》,2089 个行政嘎查村全部完成农牧业产业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保证了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任务 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编制工作。3.47 亿元“三到村
相适应。 三到户”项目资金全部下达,1038 个项目完工投入使用。
三是构建了更加完善精准的脱贫攻坚政策保障体 结合赤峰实际,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中草药种植、紫花苜
系。准确把握中央和自治区扶贫政策,相继制定了《赤 蓿、甜菜、肉驴、肉牛、肉羊、蛋鸡、生猪养殖、笤帚苗等特色
峰市“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产业 产业,确保脱贫人口真正实现稳定脱贫。12 个旗县区完
项目精准帮扶贫困户的指导意见》等政策,21 个重点行 成了 2018—2020 年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带贫
业部门分别制定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7 年—2020 减贫机制完善的扶贫产业园 62 个。截至目前,已建成
年)和 2017 年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了具体化、 投产运行的 20 个产业园,覆盖嘎查村 400 个,贫困人
精细化、可操作性强的“1+N”政策体系,内容涉及产业 口 2.15 万户、4.46 万人。进一步发挥佰惠生、凌志马铃
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补偿扶贫、金 薯、蒙都、牧原、东阿阿胶等龙头企业和农牧业合作组织
融扶贫、社会兜底等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健康 对贫困人口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 219 家扶贫龙头企
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贫困人口医药费实际报销比例达 业、2600 家合作社、865 个家庭农牧场和 10.4 万户种
到 88.1%,找到了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有效路 养大户覆盖 9.5 万未脱贫人口,今年计划新增 4 万人,
径。出台《赤峰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办法》《赤峰市派 实现全覆盖;农牧业合作组织已覆盖 52% 的贫困人口,
驻旗县区脱贫攻坚推进组(督导组)及成员考核方案》, 力争 2020 年实现全覆盖。积极拓展扶贫业态,大力发
加强日常工作督查检查,严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对各 展旅游、光伏等新兴扶贫业态,集中建设了 61 个旅游
级发现的存在问题做好整改,对工作滞后的两个旗县区 扶贫示范村、200 个电商扶贫示范村、30 个光伏电站,
进行了工作约谈;注重正向激励,妇联、工会、共青团在 一大批贫困人口有了新的增收渠道。确保易地搬迁有
全市“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 稳定产业支撑,继续推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与光伏、旅
等表奖名额中设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专项名额,形成了 游、电商、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和易
全市关注脱贫攻坚、激励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地搬迁相互促进。
三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面贯彻落实自治
三、围绕重点难点,狠抓工作落实
区易地扶贫搬迁最新政策要求,紧紧围绕产业,推行“易
2017 年以来,赤峰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 地扶贫搬迁 +” 模式(产业园、旅游、光伏),做到产业与
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和要求,聚焦脱贫对象,紧 搬迁同步,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7 年,
盯脱贫目标,落实脱贫措施,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有 全市落实搬迁人口 9335 人,其中贫困人口 8409 人。建
力、成效显著。 设集中安置点 77 个,集中安置 8580 人,年内完工 56 个,
一是不断夯实精准扶贫基础。组织开展了“走千村 入住 55 个;分散安置 755 人。共入住搬迁人口 5266
进万家 建档立卡再核查”“进一步打牢精准扶贫基础” 人,入住率 55.5% ;贫困人口入住 4579 人,贫困人口入
12 实践·思想理论版